【介绍】:南宋医生。履贯欠详。撰《瘅疟备急方》1卷,佚。
病证名。见《幼幼集成》。即风痫、惊痫、食痫。各详该条。
【介绍】:见曾若虚条。
病名。指哮喘咳嗽鼻息有痰声者。《不居集》卷十五:“齁嗽,齁者痰声,即远年近日喘哮咳嗽也。用糯米泔水磨茶子滴入鼻中,令病人吸入口内服之。”参见咳嗽、痰哮条。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方。高良姜一两,炮附子、炮姜、炒胡椒各半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橘皮煎汤或米饮送下,不拘时服。治脾脏冷气,腹内虚鸣。
正骨手法。上,是指整复或复位之意;骱,即关节之意。又称复位手法,是运用手的技巧将脱臼之骨复其原位。《伤科补要》卷二:“夫接骨入骱者,所赖其手法也,两手安置其筋骨,仍复于旧位也。”不同部位的脱臼,其手法
病证名。《幼幼集成》:“小儿热证有七:面腮红,大便秘,小便黄,渴不止,上气急,足心热,眼红赤。此皆实热证,忌用温补。”《儿科醒》:“小儿属热之症,脉必洪数而实,色赤作渴,烦躁饮冷,声音雄壮,二便秘结。
病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圆翳。历代医籍因其病因、形、色、程度不同而名称各异,实际皆黄睛(晶状体)病变混浊。如先天所致者,名胎患内障;形如枣花者,名枣花内障;黄而明莹者,名如金内障;由于病变程度
朝鲜医书。朝鲜·韩秉琏著。全书以较大篇幅详细介绍脏腑论、水火论、阳不足论、先后天论、标本论、阴阳论、五运六气论和四象人论的内容。论述了望、问、闻、切,伤寒脉法及杂病脉法。载313种病证的治法。现有19
出《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即脂瘕。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