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黄水疮

黄水疮

病名。生于皮肤的一种传染性脓疱性疾病。见《外科正宗》卷四。又名滴脓疮黄水粘疮。由于脾胃湿热过盛,兼受风邪相搏而成,初起皮肤患处先起红斑,继之成粟米样水疱,逐渐增大,疱液初呈透明,后为混浊,基底红晕,随即变为脓疱,痒而兼痛,搔破黄水淋漓,蔓延不止,疮水干后结痂而愈。多发生小儿头面、耳、项等处,重者可延及全身。常在夏秋季流行。治宜祛风胜湿,清热凉血,内服升麻消毒饮苍术黄连;风邪胜者服消风散湿热重者服平胃散黄芩、黄连。外治热重者用青蛤散青黛散外敷;湿甚者用碧玉散三石散外敷。相当于脓疱病。

猜你喜欢

  • 九死还魂草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卷柏之别名,详该条。

  • 古今医鉴

    综合性医书。16卷(原作8卷)。明·龚信纂辑,龚廷贤续编,王肯堂订补。撰年不详。本书首论脉诀、病机、药性、运气四篇,作为学习临证的理论基础;以下分述各科病证证治,内科分诸中、诸伤、虚损、疟疾、痢疾、诸

  • 子母痔

    病名。指大小不等的痔核同时存在。《疮疡经验全书》卷七:“子母痔一大一小。”宜内服槐角地榆丸,外涂药膏或熏洗患部。参见痔条。

  • 元阴

    即肾阴,与元阳相对而言,是生命的本元,故称。又别称天癸。《景岳全书》卷一:“元阴者,即无形之水,以长以立,天癸是也。”详肾阴、天癸条。

  • 疡科纲要

    书名。1卷。张寿颐撰于1917年。卷上总论外疡的辨证、辨脉及治疡各类方药;卷下为治疡验方、止血方及五官科病症验方,文字简要实用。解放后有排印本。

  • 妇科约编

    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

  • 食顷

    吃一顿饭的时间。《素问·缪刺论》:“刺然骨之前出血,如食顷而已。”

  • 腰围

    在脐水平线绕身一周的长度。《灵枢·骨度》:“腰围四尺二寸。”

  • 大瘕泄

    古病名。《难经·五十七难》:“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本病后人有数解:①即痢疾。《研经言》:“今之痢,即《难经》五泄中之大瘕泄。”②一种阴虚似痢症,由肾虚所致。《医贯·痢疾论》:

  • 金腰莲

    见《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外科》。为罗锅底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