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骨骼部位名。相当第五趾跖关节部分。《释骨》:“小指(趾)本节后曰束骨。”②经穴名。代号BL65。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膀胱经。输(木)穴。位于足跗外侧,第五跖骨小头后下方赤白肉际处。布有第四趾底
指医学学府或医学园地。因医界有杏林之美称,故称培养造就医学人才或传播医学学术知识的地方为杏苑。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三。又名乳发,俗称脱壳乳痈。本病为乳痈之严重者。溃则皮肉尽腐,迅速扩大,如治疗不当,易伤囊隔,终成漏症,久不收口。证治见乳痈条。
病证名。即脚趾挛缩不展。《太平圣惠方》第八十九卷:“夫小儿脚拳,由在胎之时,其母脏腑内有冷积,为风邪所乘,儿生之后,肾气不足,气血未营,故令脚指拳缩不展。”治宜益肾、和血、祛风、舒筋之剂。
方书。秦伯未编。中药膏滋方专著。上编通论膏滋方效用、剂量、煎服法、禁忌;下编列咳嗽、痰饮、吐血、遗精等16类病证,27则医案每案附膏滋方一首。1929年由上海中医书局出版排印本。
指秋后发作、病势沉重的疟疾。《医宗己任编》卷八:“有一种疟疾,秋后晚发,不论间日一日,热多寒少,或独热无寒,或寒热相半,势沉重者,总当以治感症之法治之。”亦指伏暑。《六因条辨》中卷:“己任编有秋时晚发
【生卒】:约九世纪初【介绍】:唐代人。根据民间传说,撰《何首乌传》1卷。
证名。见《不居集》卷十三。多因悲忧伤肺,络损动血,或脾气不守,胃气不清,使经脉傍绝,真脏坏决而致。其症或鼻衄,或呕血。宜用麦冬饮子、大蓟饮、人参救肺汤、天冬丸、资成汤等方。参见失血条。
①《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方。黄芪(蜜炙)六两,炙甘草一两。为粗末,每服二钱,加大枣一枚,水煎服。治诸虚不足,肢体劳倦,心中烦悸,唇口干渴,食少面黄,或先渴而欲发疮疖,或病痈疽而后渴者。②《外科正宗》
见《世医得效方》。为石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