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鼻针疗法

鼻针疗法

是指以针刺鼻上特定部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鼻和经络脏腑有密切联系,“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灵枢·五色》明确指出,“明堂者鼻也。”“五藏次于中央,六府挟其两侧。”近三十年来,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据此创造出鼻针疗法,并应用于针刺麻醉。临床操作时,据疾病处所选取相应部位,以短毫针斜刺进针,不宜穿透鼻甲,因鼻部感觉敏锐,应避免过重刺激,一般留针15~30分钟,其间可运针数次,并可使用电针。本法适用范围很广,身体各部疾患均可选取相应穴位治疗。

鼻针疗法穴位表

猜你喜欢

  • 吴景贤

    【生卒】:六世纪【介绍】:隋代医家。籍贯不详。《隋书·经籍志》记载:著有《诸病源候论》5卷,目录1卷。据研究,吴景贤当系今题名巢元方撰《诸病源候论》的作者之一。

  • 巅顶痛

    证名。顶巅痛的别称。《医林绳墨·头痛》:“足太阳膀胱之脉,起于目锐眥,上额交巅,令人头痛,则曰巅顶痛。”详顶巅痛条。

  • 温氏海上仙方

    见助道方服药须知条。

  • 白轮

    眼的部位。见《证治准绳·杂病》。即白睛,详该条。

  • 五脏疟

    病证名。指肺、心、肝、脾、肾等五脏疟疾。因疟邪深伏所致。《杂病源流犀烛·疟疾源流》:“邪气深伏,并能为五脏疟。”详见各条。

  • 觉迟子

    【介绍】:见卢万钟条。

  • 青藤根

    见《药材学》。为木防已之别名,详该条。

  • 水肿

    病名。古代称水、水气,水病、水胀。出《素问·水热穴论》。指体内水湿停留,面目、四肢、胸腹甚至全身浮肿的疾患。《灵枢·水胀》:“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

  • 季德胜蛇药片

    经验方。见《新编中成药手册》。又名南通蛇药。七叶一枝花、半枝莲、蜈蚣等。片剂,每片重0.3克,被毒蛇咬伤后,首次20片,捻碎后用烧酒30毫升(儿童或不饮酒者酌减),加等量温开水送服,以后每6小时续服1

  • 内衄

    病证名。①呕血的一种表现。《千金要方》卷十二:“内衄者,出血如鼻衄,但不从鼻孔出,是近从心肺间津液出,还流入胃中,或如豆羹汁,或如切,血凝停胃中,因即满闷便吐,或去数斗至于一石者是也。得之于劳倦、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