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第三节 紫癜·
紫癜亦称紫斑,以血液溢于皮肤、粘膜之下,出现瘀点瘀斑,压之不退色为其临床特征,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常伴鼻衄、齿衄,甚则呕血、便血、尿血。本病属血证范畴,中医古籍中所记载的“葡萄疫”、“肌衄”、“斑毒”等病证,与本病有相似之处。
本病包括西医学的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发病年龄多为3-14岁,尤以学龄儿童多见,男性多于女性,春季发病较多。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年龄多为2-5岁,男女发病无差异,其死亡率约1%,主要致死原因为颅内出血。
[病因病机]
紫癜以病在血分为主,有虚实之分。外因为外感风热之邪,湿热挟毒蕴阻于肌表血分,迫血妄行,外溢皮肤孔窍,以实证为主。内因为素体心脾气血不足,肾阴亏损,虚火上炎,血不归经所致,以虚证为主。
由于小儿稚阴稚阳,气血未充,卫外不固,外感时令之邪,六气皆从火化,蕴郁于皮毛肌肉之间。风热之邪与气血相搏,热伤血络,迫血妄行,溢于脉外,渗于皮下,发为紫癜。邪重者,还可伤其阴络,出现便血、尿血等。若血热妄行,瘀积肠络,可致剧烈腹痛。挟湿留注关节,则可见局部肿痛,屈伸不利。
若小儿先天禀赋不足,或疾病迁延日久,耗气伤阴,均可致气虚朋伤,病情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气虚则统摄无权,气不摄血,血液不循常道而溢于脉外;阴虚火炎,血随火动,渗于脉外,均可致紫癜反复发作。
人体血生于脾,藏于肝,源于肾而主于心,血在脉中周而复始循环流行,依赖于心之推动,脾之统摄,肝之储藏。若心、肝、脾功能受损,血行不循常道而外溢肌肤,重则吐衄便血。综上所述,本病外因为外感风热,内因为气阴亏虚。早期多为风热伤络,热迫血行,属实证;后期由实转虚,或虚实并见,多为气虚失摄,阴虚火炎。病位多在心、肝、脾、肾。
[临床诊断]
一、诊断要点
本病发病多较急,出血为其主症。除皮肤、粘膜出现紫癜外,常伴鼻衄、齿衄、呕血、便血、尿血等。出血严重者,可见面色苍白等血虚症状,甚则发生虚脱。
二、鉴别诊断
应注意鉴别本病是过敏性紫癜还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过敏性紫癜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服食某些药物、食物等诱因。紫癜多见于下肢伸侧及臀部、关节周围。为高出皮肤的鲜红色至深红色丘疹、红斑或荨麻疹,大小不一,多呈对称性,分批出现,压之不退色。可伴有腹痛、呕吐、血便等消化道症状,游走性大关节肿痛及血尿、蛋白尿等。血小板计数,出血、凝血时间,血块收缩时间均正常。应注意定期复查尿常规,常有镜下血尿、蛋白尿。
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皮肤粘膜见瘀点、瘀斑。瘀点多为针头样大小,一般不高出皮面,多不对称,可遍及全身,但以四肢及头面部多见。.可伴有鼻衄、齿衄、尿血、便血等。严重者可并发颅内出血。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急性型一般低于20乘以10的9次方除以L,慢性型一般在30x10的9次方除以L—80X10的9次方除以L之间。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根据起病、病程、紫癜颜色等辨虚实。起病急、病程短,紫癜颜色较鲜明者多属实;起病缓,病情反复,病程缠绵,紫癜颜色较淡者多属虚。伴有发热、恶风、咽红等风热表证者为风热伤络;伴有烦闹口渴,便秘尿赤,甚则鼻衄、齿衄、便血、尿血者为血热妄行;伴有神疲乏力,头晕心悸,食欲不振者为气不摄血;伴有低热盗汗、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者为阴虚火炎。
要注意判断病情的轻重。以出血量的多少及是否伴有肾脏损害或颅内出血等作为判断轻重的依据。凡出血量较少者为轻症;出血严重伴大量便血、血尿、明显蛋白尿,或头痛、昏迷、抽搐等均为重症。
二、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实证以清热凉血为主;虚证以益气摄血、滋阴降火为主。临证须注意证型之间的相互转化或同时并见。治疗时宜分清主次,统筹兼顾。
过敏性紫癜早期多为风热伤络,血热妄行,常兼见湿热痹阻或热伤胃络,后期多见阴虚火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型多为血热妄行,慢性型多为气不摄血或阴虚火炎。
三、分证论治
1.风热伤络
证候:起病较急,全身皮肤紫癜散发,尤以下肢及臀部居多,呈对称分布,色泽鲜红,大小不一,或伴痒感,可有发热、腹痛、关节肿痛、尿血等,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分析:风热之邪外感,内窜血络则皮肤紫癜散发;热为阳邪,故紫癜色泽鲜明,风盛则有痒感;风热与湿邪相搏,结于关节,郁于肠间,则关节肿痛,腹部疼痛;风热灼伤下焦血·络,则可见尿血。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之象。
治法:疏风散邪。
方药:连翘败毒散加减。常用药:薄荷、防风、牛蒡子疏风散邪,连翘、山栀、黄芩、升麻清热解毒,玄参、桔梗养阴清热,当归、赤芍、红花养血活血。
皮肤瘙痒加浮萍、蝉蜕、地肤子祛风止痒;腹痛加甘草缓急和中;关节肿痛加三七、牛膝活血祛瘀;尿血加小蓟、白茅根、藕节炭凉血止血。
2.血热妄行
证候:起病较急,皮肤出现瘀点瘀斑,色泽鲜红,或伴鼻衄、齿衄、呕血、便血、尿血,血色鲜红或紫红。同时并见心烦、口渴、便秘,或伴腹痛,或有发热,舌红,脉数有力。
分析:热毒壅盛,迫血妄行,灼伤络脉,血液外渗,故见皮肤瘀点瘀斑,色泽鲜红;血随火升,上出清窍则鼻衄;胃络受损则齿衄;邪热损伤胃肠脉络则腹痛’;呕血、便血;热毒下注膀胱则尿血;发热、心烦、口渴、便秘均为热毒内盛、血分郁热之象。舌红、脉数有力是血分热盛之征。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味。常用药:犀角(用水牛角代)清心凉血,生地凉血养阴,丹皮、赤芍活血散瘀,紫草、玄参凉血止血,黄芩、生甘草清热解毒。
伴有齿衄、鼻衄者加炒栀子、白茅根凉血解毒;尿血加大蓟、小蓟凉血止血;大便出血加地榆炭、槐花收敛止血;腹中作痛重用白芍、甘草缓急止痛。若出血过多,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脉微者,为气阳欲脱,急用独参汤或参附汤回阳固脱;若气阴两衰者,则用生脉散以救阴生津,益气复脉。:
3.气不摄血
证候:发病缓慢,病程迁延,紫癜反复出现,瘀斑、瘀点颜色淡紫,常有鼻衄、齿衄,面色苍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头晕心慌,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分析:久病不愈,气虚不能摄血,故紫癜反复出现;气血不足,脾虚失健则面色苍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出血过多,血虚心失所养,故头晕心慌。舌淡苔薄,脉细无力为气血虚弱之征。
治法:健脾养心,益气摄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常用药: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合黄芪、当归补气生血,配远志、酸枣仁、龙眼肉养血宁心,佐木香醒脾理气补而不滞,生姜、大枣调和脾胃。
出血不止加云南白药、蒲黄炭、仙鹤草、阿胶(烊化冲服)以和血止血养血;神疲肢软,四肢欠温,畏寒恶风,腰膝酸软,面色苍白者为肾阳亏虚,加鹿茸、淡苁蓉、巴戟天以温肾补阳。
4.阴虚火炎
证候:紫癜时发时止,鼻衄齿衄,血色鲜红,低热盗汗,心烦少寐,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光红,苔少,脉细数。
分析:阴虚火旺,灼伤血络,故紫斑时发时止;伤及阳络则齿衄、鼻衄;阴虚火旺则心烦少寐,低热盗汗;阴津亏耗则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光红,苔少,脉细数为虚火内炽之象。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方药:大补阴丸加减。常用药:熟地、龟板滋阴潜阳以制虚火,黄柏、知母清泻相火,猪脊髓、蜂蜜填精润燥。
鼻衄、齿衄者加丹皮、白茅根、焦栀子以凉血止血;低热者加银柴胡、地骨皮、青蒿以清虚热;盗汗加煅牡蛎、煅龙骨、浮小麦以敛汗止汗。
[其他疗法]
一、中成药剂
1.乌鸡白凤丸每服半丸,1日2次。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气不摄血证及阴虚火旺证。
2.宁血糖浆每服5—lOmL,1日3次。用于气不摄血证。
3.血康口服液每服5—lOmL,1日3次。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雷公藤多甙片每日1—1.5mg/ks,分3次服。用于过敏性紫癜伴有肾脏损害。
二、单方验方
1.水牛角片30—50g。煎汤代茶饮,每日1剂。用于血热妄行证。
2.栀子末少许塞两侧鼻孔。用于血热妄行证见鼻出血者。
3.鲜白茅根50g。煎汤代茶饮。用于过敏性紫癜伴尿血者。
4.羊蹄根9-15g。水煎服,1日3次。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5.花生衣5g,红枣20g。水煎服。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气不摄血证。
三、针灸疗法
1.主穴:曲池、足三里。备穴:合谷、血海。先刺主穴,效果不好加刺备穴。有腹痛加刺三阴交、太冲、内关。用于过敏性紫癜。
2.取穴八辽、腰阳关。艾柱隔姜灸。每穴灸45分钟,1日1次。用于气不摄血证。
3.先针膈俞、脾俞,呈45~角向脊柱方向斜刺,快速进针,捻转提插,得气后留针5分钟,继针血海、三阴交,直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1日1次,半个月为1疗程。用于气不摄血证和阴虚火炎证。
四、饮食疗法
1.黄花鱼鳔200g,旱莲草60g。置砂锅内,加水慢火炖1天,时时搅拌,防止烧焦,使鱼鳔全部炖化,去渣。分4次服,1日2次,连服数剂。用于血热妄行证和阴虚火炎证。
2.枸杞子10—15g,红枣10枚,党参15g,鸡蛋2个,放砂锅同煮。蛋熟后去蛋壳取蛋,再煮片刻,食蛋饮汤。1日或隔日1次,连服1周。用于气不摄血证。
3.羊骨粥生羊胫骨1—2根,敲碎,加水适量煮1小时,去渣后加糯米适量,红枣10-20枚,煮稀粥。1日2-3次分服。用于气不摄血证和阴虚火炎证。
[预防护理]
一、预防
1.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2.过敏性紫癜要尽可能找出引发的各种原因。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控制扁桃体炎、龋齿、鼻窦炎,驱除体内各种寄生虫,不吃容易引起过敏的饮食及药物。
3.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要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麻疹、水痘、风疹及肝炎等疾病,否则易于诱发或加重病情。
二、护理
1.急性期或出血量多时,要卧床休息,限制患儿活动,消除其恐惧紧张心理。
2.避免外伤跌仆碰撞,以免引起出血。
3.血小板计数低于20x10的9次方除以L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各种创伤与颅内出血。
4.饮食宜清淡,富于营养,易于消化。呕血、便血者应进半流饮食,忌硬食及粗纤维
食物。忌辛辣刺激食物。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子素可多吃带衣花生仁、红枣等食物。
[文献摘要]
《灵枢·百病始生》:“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
《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患斑毒病候》:“斑毒之病,是热气入胃,而胃主肌肉,是热挟毒蕴积于胃,毒气熏发于肌肉,状如蚊蚤所啮,赤斑起,周匝遍体。”
《证治准绳·疡医》:“夫紫癜风者,由皮肤生紫点,搔之皮起,而不痒痛者是也。此皆风湿邪气客于腠理,与气血相搏,致营卫否涩,风冷在于肌肉之间,故令色紫也。”
《外科正宗·葡萄疫》:“葡萄疫,其患多生小儿,感受四时不正之气,郁于皮肤不散,结成大小青紫斑点,色若葡萄,发在遍体头面,乃为腑证。”
[现代研究]
卢燕、马松春、么远,等.清热化瘀法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附95例疗效分析.北京中医1995;(6):17
治疗组63例,风热伤络型用防风6g,白鲜皮、紫草、丹皮各log,青黛、三七粉(冲)各3g,丹参15g。毒热迫血型用蒲公英、紫花地丁、丹皮各log,赤小豆、丹参各15g,鲜茅根30g,三七粉(冲)3g。腹痛加玄胡、木香;关节肿痛加桑枝、牛膝;血尿、蛋白尿加大小蓟、仙鹤草、石韦、芡实等。对照组32例,用甲基强的松龙静滴,左旋眯唑、息斯敏口服。结果:治疗组痊愈49例,好转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4%;对照组痊愈20例,好转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经统计学处理,P<O.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魏佑莲、方安安、冀晓华.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36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3):170
应用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36例,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生地、鸡血藤、木香),反复皮肤紫癜加地肤子、蝉蜕;关节痛加牛膝、防风;腹痛加延胡索、陈皮。结果痊愈17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3例。
陆力生.凉血祛风方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2例。江苏中医1996;17(10):28.
本方含水牛角30g,丹皮、紫草、荆芥、黄芩各log,蝉蜕6g,侧柏叶15g,地榆12g。外感发热加金银花、连翘、大青叶;夹湿加虎杖、六一散;夹瘀加制大黄、丹参、三七;鼻衄、齿衄加黑栀子、白茅根;气虚加党参、炙甘草;血虚加黄芪、当归、枸杞子。1日1剂,水煎服,治疗1-2月。结果:显效(<1周症状改善,<1个月血小板计数正常)23例,有效8例,无效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