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第八节 癫痫·
癫痫又称痫证,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临床以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发过即苏,醒后一如常人为特征。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以4-5岁以上年长儿较为多见,发病率约为0.3%-0.5%。患儿平时可无异常,但易反复发作。呈持续状态者预后不良,部分患儿可有智能落后。
本病西医学亦称癫痫,多数原因不明,称原发性癫痫;继发于外伤、感染、中毒、肿瘤、代谢紊乱和先天畸形者为症状性癫痫。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病因素很多,先天因素常因胎元不实,元阴不足,或孕期失养,胎中受惊,致气血逆乱。后天因素包括颅脑损伤,积瘀伤络,时疫温毒,凌心犯脑;虫积脑瘤,寄居脑窍;窒息厥脱,药物毒物,损伤心脑;惊恐伤肝,气逆风动;食滞伤脾,湿聚成痰,瘀阻脑络;以及各种原因造成的心脾肝肾亏损。
癫痫病在脑窍,涉及心、肝、脾、肾四脏。病理性质为邪实正虚,邪实者,顽痰阻窍为主,肝风、瘀血、郁火为之助虐;正虚者,因反复发作,或素体虚弱,致心、肝、脾、肾内亏,气血耗伤,痰浊内生隐伏。因痰有聚散,风有动静,气有顺逆,故时发时止。发作期风痰上涌,邪阻心窍,内扰神明,外闭经络;休止期脏腑气阴亏虚,痰浊内生。久发不愈,脏腑愈虚,痰结愈深,反复发作,乃成痼疾。
[临床诊断]
1.突然发作的全身肌肉痉挛,意识丧失,两眼上翻,口吐白沫,喉头发出叫声,有时可有舌咬伤及二便失禁。发作持续1-5分钟或更长,发作停止后转入昏睡,醒后常诉头痛,全身乏力,精神恍惚。以往有类似发作史。,
2.呈小发作时,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语言中断,活动停止,固定于某一体位,不跌倒,无抽搐。发作持续2—10秒,不超过30秒,很快恢复意识,继续正常活动,对发作情况不能回忆。
3.呈精神性发作时,精神失常,激怒狂笑,妄哭,夜游或呈一时性痴呆状态。
4.呈局限性发作时,常见身体局部阵发性痉挛。
5.有家族史、产伤缺氧史、颅脑外伤史等。
6.脑电图检查出现典型的癫痫波形。头颅X线平片和Cr扫描可发现某些原发疾病,如脑肿瘤、脑寄生虫病、脑发育畸形等。
7.须与惊风相鉴别惊风常由高热、电解质紊乱、低血糖等引起,脑电图检查无典型的癫痫波形,发作时无吼叫声,无口吐白沫。但是“惊风三发便成痫”,惊风若反复发作,日久可发展为癫痫。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癫痫发作前常有先兆,如头昏胸闷,心慌眼花,肢麻恐惧等。发作时症状有轻有重。轻者,意识丧失时间短,抽搐轻微或无,面色苍白,或突然动作停止,或短暂两目上视、眨眼、点头,咀嚼动作;重者,意识丧失时间长,抽搐涎涌,惊叫啼哭,小便自遗,频繁发作。一般初起较轻,如反复发作,正气渐衰,痰结不化,愈发愈频而正气愈虚,症情逐渐加重。
发作时局部抽动多届风痰中络;全身抽动多属肝风煽动;面色青紫,舌暗红,脉涩为瘀血阻络;面色时红时白,脉弦滑乍大乍小为惊恐气乱;痰鸣气粗,舌红苔黄腻为痰火偏盛;痰鸣流涎,舌苔白腻为痰湿偏盛。平素面色萎黄为脾胃虚弱;面色晦暗为肝肾阴虚;面色苍白为心脾两虚;面色潮红为阴虚火旺;小便黄少,心烦少寐,舌红为心肝有热;纳少脘痞,多寐少动,舌质胖嫩,苔腻为脾虚有痰;小便清长,四肢不温,舌淡为气阳不足。
二、治疗原则
癫痫的治疗,宜分标本虚实。发作时以实证为主,宜先治其标,治疗原则为涤痰熄风,镇惊开窍。因惊所致者,治以镇惊安神;因风所致者,治以熄风定痫;因痰所致者,治以涤痰开窍;瘀血所致者,治以化瘀通窍。发作控制后,正气虚馁,宜治其本,多以健脾化痰,调气补血,养心益肾为主,固本培元。要坚持长期、规律服药,以图根治。
三、分证论治
1.惊痫
证候:起病前多有受惊恐史,发作前心中惊恐,发作时吐舌惊叫大啼,恍惚失魂,惊惕不安,面色时红时白,原地转圈,舌苔薄白,脉弦滑。·
分析:神气怯弱,暴受惊恐,致神气愦乱,心神失守,因而出现惊叫大啼,恍惚不安,面色时红时白,原地转圈等异常动作。舌为心之苗,心经积热则吐舌。
治法:镇惊安神。
方药:镇惊丸加减。常用药:茯神、枣仁、珍珠、辰砂宁心安神,石菖蒲、远志芳香开窍,钩藤熄风定痫,胆南星、天竺黄涤痰镇惊,水牛角、牛黄、麦冬、黄连清火解毒,甘草调和诸药。
发作严重者,加全蝎、蜈蚣、僵蚕熄风止痉;心神不安者,加磁石、琥珀镇惊安神;痰多胸闷者,加川贝母、砂仁化痰宽胸;头痛明显者,加天麻、菊花、白芍平肝潜阳;口干舌红者,加生地、龟板养阴清热。
2.痰痈
证候:发作时突然跌仆,神志模糊,痰涎壅盛,喉间痰鸣,口吐痰沫,抽搐不甚,或精神恍惚而无抽搐,瞪目直视,呆木无知,舌苔白腻,脉弦滑。
分析:脾为生痰之源,脾失健运,停湿生痰,则痰涎壅盛,喉间痰鸣,口吐痰沫;肝开窍于目,肝气被郁,故瞪目直视,抽搐不甚,或无抽搐;气郁痰结,阻蔽心窍,则神志模糊,精神恍惚,呆木无知;痰湿内盛,故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涤痰开窍。
方药:涤痰汤加减。常用药:橘红、半夏、胆南星化痰利气,石菖蒲、远志涤痰开窍,枳实豁痰宽胸,竹茹清化痰热。
抽搐频繁者,加天麻、钩藤、全蝎熄风止痉;精神恍惚者,加珍珠母、生铁落、灵磁石重镇安神;痰涎壅盛加白金丸祛痰解郁;纳呆、腹胀加神曲、莱菔子消食导滞;神疲乏力加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
3.风痫
证候:发作前头昏眩晕,发作时昏仆倒地,人事不知,四肢抽动明显,颈项强直扭转,两目上视或斜视,牙关紧闭,面色红赤,脉弦滑,苔白腻。
分析:肝阳上扰,心神被蒙,则头昏眩晕,人事不知;肝风内动,走窜筋脉,则四肢抽动,颈项强直扭转,两目上视或斜视,牙关紧闭;肝火炽盛,故面色红赤;风痰上壅,故脉弦滑,苔白腻。
治法:熄风定痫。
方药:定痫丸加减。常用药:羚羊角、天麻、全蝎、钩藤、蝉蜕熄风止痉,石菖蒲、远志化痰开窍,川贝、胆南星、半夏、竹沥祛痰降逆,琥珀、辰砂、茯神镇痛宁神。
抽搐不止加蜈蚣、僵蚕熄风定痉;心神不安加磁石、龙齿镇惊安神;痰鸣吐涎,苔厚白腻加陈皮、郁金行气化痰;烦躁不安加黄连、山栀、竹叶清心降火;头痛明显加龙胆草、菊花清肝泻火。
4.瘀痫
证候:多有外伤及产伤史,发作时头晕眩仆,昏不知人,四肢抽搐,头部刺痛,痛处固定,面唇青紫,形体消瘦,肌肤枯燥色暗,大便干结,舌暗有瘀斑,脉细涩。
分析:外伤产伤,络脉受损,瘀停脑内,故头部刺痛,痛处固定;血滞心窍,则头晕眩仆,昏不知人;血瘀气结,肝脉不舒,则四肢抽搐;瘀血内停,肌肤失于润泽,则面唇青紫,肌肤枯燥色暗;痫证时发,耗伤正气,则形体消瘦;血瘀不行,肠失濡润,故大便干结;舌暗有瘀斑,脉细涩为瘀阻血行不畅之象。
治法:化瘀通窍。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常用药: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化瘀,麝香、老葱通关宣窍,全蝎、地龙熄风通络止痉,生姜、红枣调和营卫。
频频发作不止者,酌加失笑散行瘀散结;抽动乏力,发作后肢体软弱无力加党参、黄芪健脾益气;流涎苔腻加半夏、陈皮燥湿化痰。
癫痫缓解期,宜治其本。辨证属脾虚痰盛者,用六君子汤加减:太子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菖蒲、远志、山药等。心虚胆怯者,用养心汤加减:当归、黄芪、茯苓、川芎、柏子仁、酸枣仁、党参、茯神、龙齿、白芍、炙甘草等。肝火痰热者,用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加减:龙胆草、黄芩、山栀、半夏、竹黄、胆南星、橘红、石决明等。肝肾阴虚者,用大补元煎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杜仲、枸杞子、当归、人参、龟板胶、鹿角胶、炙甘草等。
[其他疗法]
一、中成药剂
1.朱砂安神丸每服1.5—3g,1日2次。用于惊痫证。
2.癫痫白金丸每服3g,1日2.次。用于痰痈证。
3.镇痈片每服3片,1日3次。用于痰痫证。
二、针灸疗法
1.体针:发作期,取人中、合谷、十宣、内关、涌泉,快速进针,用泻法;休止期,取大椎、神门、心俞、合谷、丰隆,平补平泻法,隔日1次。并灸百会、足三里、手三里,隔日1次。
2.耳针:发作期,取脑、心、缘中3穴,强刺激,发作停止起针;休止期,取脑、缘中、神门、心、枕、胃、肝等,每次2—3穴,中等刺激,1日1次。
三、推拿疗法
分阴阳,推三关,退六腑,推补脾土,推肺经天门入虎口,运八卦,赤风摇头,揉中清,捏总筋,捏揉行间,掐揉昆仑。
四、西医处理
1.一般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吸入,防止窒息和吸人性肺炎,避免外伤和咬伤舌体。
2.癫痫持续状态,可按顺序选用安定、苯巴比妥、5%副醛、苯妥英钠等抗惊厥,发作时间长者,给予甘露醇防治脑水肿。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及时处理低血糖、酸中毒、超高热等。
[预防护理]
一、预防
1.注意产前与围产期保健,避免产伤与脑缺氧、感染等。
2.婴儿期注意防治低钙惊厥、高热惊厥及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避免造成脑损伤。
3.及早诊治遗传性疾病,孕期发现则中止妊娠。
4.注意安全,避免颅脑外伤,防治寄生虫病。
5.保持精神愉快,避免恐吓受惊。
二、护理
1.发作时不可强压肢体,以免扭伤、骨折;将头部偏向一侧,解开衣领;用裹纱布的压舌板放在上、下磨牙间,以免咬伤舌头。
2.痰多者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3.禁止患儿到水边、火边及高处玩耍,外出要有人陪伴,防止突然发作,造成意外。
4.注意患儿生活、饮食、衣着、情绪的调节,减少诱发因素,避免使用有兴奋作用的药物。
5.注意按时、按量服药,不要漏服,也不要乱用药。’
[文献摘要]
《素问·奇病论》:“帝曰:人生而有病巅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岐伯曰: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巅疾也。”
《东医宝鉴·癫痫》:“痰在膈间则眩微不仆,痰溢膈上,则眩甚仆倒于地而不知人,名之曰癫痫。大人曰癫,小儿曰痫,其实一也。又曰仆倒不省,皆由邪气逆上阳分而乱于头中。癫痫者痰邪逆上也,痰邪逆上则头中气乱,头中气乱则脉道闭塞,孔窍不通,故耳不闻声,目不识人,而昏眩倒仆也。”
《证治准绳·幼科》:“痫,小儿之恶候也……大概血滞心窍,邪气在心,积惊成痫。通行心经,调平血脉,顺气豁痰乃其要也。”
《幼幼集成·痫证》:“亦由于初病时误作惊治,轻于镇坠,以致蔽固其邪,不能外散,所以流连于膈膜之间,一遇风寒冷饮,引动其痰,倏然而起,堵塞脾之大络,绝其升降之隧,致阴阳不相顺接,故卒然而倒。”
[现代研究]
李少川.扶心涤痰标本同治小儿癫痫105例.辽宁中医杂志1995;22(3):130
用涤痰汤加减治疗小儿癫痫105例。用药:太子参、茯苓、半夏、胆南星、青果、石菖蒲、枳实、陈皮、天麻、琥珀(冲)、羌活、川芎等。肢体抽搐为主加生铁落、钩藤;意识障碍为主重用石菖蒲,加青礞石、沉香;有颅脑外伤或颅内器质性病变加丹参、郁金;正气虚加紫河车、黄芪、六曲;大便于加风化硝;烦躁愤怒加黄芩。1日1剂。取效后制成散剂,1.5—6g/日,分3次口服,治疗3个月。结果:Ⅳ级(发作完全控制)48例,Ⅲ级24例,Ⅱ级18例,I级9例,0级6例。总有效率85.71%,脑电图复查,总有效率89.23%。
田华.癫克星胶囊治疗小儿癫痫216例.中医研究1995;8(2):32
本品含胆南星、天竺黄、羚羊角、人工牛黄、珍珠、钩藤、天麻、全蝎、蝉蜕、僵蚕、石菖蒲、丹参、琥珀、高丽参、白芍、远志等。视年龄用1/8—1粒/次,1日3次口服。对发作规律明显者,于发作前3小时适当增加剂量,总剂量不变。治疗结果:完全控制116例,基本控制40例,有效5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7.22%,脑电图好转率66.15%。部分患儿服药后出现嗜睡、头昏、乏力、急躁、好动等不良反应,短期内可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