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吴鞠通医案>胁痛

《吴鞠通医案》胁痛·

伊芳氏 二十岁 肝郁胁痛 病名肝着,亦妇科之常证,无足怪者。奈医者不识,见其有寒热也,误以为风寒而用风药。夫肝主风,同气相求,以风从风,致令肝风鸱张;肝主筋,致令一身筋胀;肝开窍于目,致令昼夜目不合、不得卧者七八日;肝主疏泄,肝病则有升无降,失其疏泄之职,故不大便,小溲仅通而短赤特甚。医者又不识,误以为肠胃之病,而以大黄通之,麻仁润之,致令不食不饥,不便不寐,六脉洪大无伦,身热,且坐不得卧,时时欲呕,烦躁欲怒,是两犯逆也。《金匮》论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不待智者而知其难愈也。议宣通络脉法,肝藏血,络主血故也,必加苦寒泄热,脉沉洪有力,且胆居肝内,肝病胆即相随故也。旋复花(五钱) 炒黄连(二钱)桃仁(四钱) 归须(四钱)郁金(三钱) 川楝皮(五钱) 新绛(四钱) 绛香末(四钱) 苏子(四钱)

急流水八碗。

又 服前方见小效,即于前方内加∶

丹皮(三钱,炒黑) 生香附(二钱) 减 川楝皮(二钱)

又 胁痛减其大半,但不得寐,时时欲呕,拟两和阳明厥阴,仍兼宣络。半夏(五钱,醋炒)青皮(钱半)降香末(三钱) 新绛(三钱) 归须(三钱) 苏子霜(三钱)秫米(一撮)桃仁(三钱) 川楝皮(二钱) 广郁金(二钱)黄芩(二钱)

煮三碗,日二夜一。

又 昨方业已效,今日复苦药,即苦与辛合,能降能通之意,即于前方内加∶

(姜汁炒)古勇黄连(二钱)

又 昨用苦辛法,脉减便通。今日腹中觉痛,将近经期,一以宣络为主。

新绛纱(五钱) 苏子霜(二钱) 丹皮(二钱,炒) 制香附(二钱)两头尖(二两)旋复花(五钱) 元胡索(二钱) 条芩(钱半,酒炒)桃仁泥(四钱)降香末(三钱) 归须(三钱)郁金(三钱)

水八碗,煮取三杯,日二夜一。

又 昨日一味通络,已得大便通利,腹中痛止,但不成寐;今日用胃不和则卧不安,饮以半夏汤,覆杯则寐法,仍兼宣络。此仲景先师所谓冲脉累及阳明,先治冲脉后治阳明也。半夏(一两)旋复花(五钱)降香末(二钱)秫米(二两) 新绛(四钱)

水十杯,煮成四杯,日三夜一。

又 昨与半夏汤和胃,业已得寐,但脉沉数,溲赤短,议加苦药,泄肝热而通小肠火府。半夏(六钱)降香末(三钱)黄柏(二钱,盐水炒)秫米(一两) 新绛(四钱)旋复花(五钱) 生香附(三钱)黄连(二钱,炒)

煎法如前。

又 昨日和胃宣络,兼用苦通火府,今日得寐,溲色稍淡,口亦知味,是阳明有渐和之。惟胸中微痛,背亦掣痛,按肝脉络胸,背则太阳经也。是由厥阴而累及少阳,肝胆为夫妻也;由少阳而累及太阳,少太为兄弟也。今日仍用前法,加通太阳络法。半夏(五钱)降香末(三钱)黄柏(钱半,盐水炒)旋复花(三钱) 古勇黄连(一钱)桂枝尖(三钱) 新绛(三钱)秫米(六钱) 生香附(三钱)

煎法如前。

又 绕脐痛者,瘕也,亦冲脉肝经之病。桂枝尖(三钱) 新绛(三钱)半夏(五钱) 炒云连(一钱)当归(三钱,炒黑) 生香附(三钱) 淡吴萸(三钱,炒) 小茴香(三钱,炒黑) 秫又 两和肝胃,兼治瘕痛。半夏(八钱)青皮(二钱) 吴萸(三钱,炒黑) 新绛纱(三钱) 小茴香(三钱,炒黑) 生香附(三钱)旋复花(三钱)桂枝尖(三钱) 云连(钱半,炒黑) 淡干姜(二钱)乌药(三钱)秫米(一两)降香末(三钱) 全当归(三钱,炒黑)

煮成四碗,日三夜一。

又 腹中拘急而痛,小便短赤,皆阴络阻塞,浊阴凝聚之象。与宣通阴络降浊法。桂枝尖(三钱)降香末(三钱)琥珀(三分,研细末) 小茴香(三钱,炒) 川楝皮(三钱) 原麝香(五分,研冲) 新绛(三钱)两头尖(二钱) 元胡索(二钱) 吴萸(钱半) 归须(三钱)桃仁泥(二钱)

水六杯,煮成二杯,每服半杯,冲韭白汁两小茶匙,日二杯,夜一杯,明早一杯。

又 仍用前方,但昨日未用半夏,今彻夜不寐,酉刻再服《灵枢半夏汤一帖。

又 因肝病不得疏泄,兼有痹痛,拟两疏气血法。桂枝尖(三钱)川楝子(三钱) 小茴香(三钱,炒黑)牛膝(二钱)防己(二钱)降香末(三钱) 新绛(三钱) 归须(三钱)蚕砂(三钱)桃仁泥(三钱)黄连(一钱,吴萸汁炒)

又 诸证悉减而未尽,左脉已和,右脉弦大,是土中有木,于两疏气血之中,兼泄木安土法。桂枝尖(三钱)牛膝(二钱)郁金(二钱) 归须(三钱)白芍(三钱,酒炒)杏仁(三钱)蚕砂(三钱)降香末(二钱)半夏(五钱)青皮(二钱)川楝子(三钱)防己(二钱) 新绛(三钱) 小茴香(三钱)茯苓皮(三钱)

又 右脉弦刚,土中木盛。白芍(六钱,酒炒)茯苓块(四钱)郁金(三钱)桂枝尖(四钱)降香末(三钱) 新绛(三钱) 姜半夏(六钱) 归须(三钱) 广皮(二钱) 小茴香(三钱)川楝子(三钱)

又 脉弦数,头痛时止时甚,向来时发时止,已非一日。此乃少阳络痛,虚风内动也。

今日且与清胆络法,勿犯中焦。桑叶(二钱)甘菊花(二钱) 刺蒺藜(一钱) 丹皮(钱半)羚羊角(八分) 苦桔梗(一钱) 炒白芍(二钱)钩藤(一钱) 生甘草(八分)

又 治下焦络法。桂枝尖(二钱)泽兰(钱半) 新绛(二钱) 整当归(五钱) 生香附(三钱) 小茴香(三钱)白芍(六钱,酒炒)缩砂蜜(二钱,研细)郁金(三钱)

煮成三杯,日二夜一。

又 八脉丽于肝肾,肝病久,未有不累及八脉者,用通补阴络,兼走八脉法。桂枝尖(一钱) 杞子(二钱炒黑) 小茴香(二钱) 杭白芍(六钱) 归身(三钱) 缩砂仁(钱半) 新绛(钱半) 桂圆肉(二钱)

又 法同前。桂枝尖(一钱) 全当归(三钱) 桂圆肉(二钱) 广木香(一钱) 炒白芍(六钱)降香末(三钱) 生香附(三钱) 新绛(三钱)川芎(二钱)泽兰(一钱)

尹氏 三十二岁 误服大辛大温,致伤心阳,使下焦浊阴来攻,过提致少阳无忌,有升无降,上愈盛,下愈虚。且与镇固法,非治病也,特医药耳。

新纱(三钱)栀子(三钱,炒黑)半夏(六钱)旋复花(三钱) 古勇黄连(钱半) 代赭石(一两,)降香末(五钱) 焦白芍(三钱)紫石英(一两,研细) 炙龟板(五钱)

煮成三大茶杯,分三次服,渣再煎一杯服。

又 镇冲脉,泄胆阳,业已得效,仍宗其法。其血络之郁痛未能卒治,盖事有缓急也。紫石英(一两) 代赭石(一两) 焦白芍(五钱) 新绛纱(四钱) 古勇黄连(一钱) 山栀(三钱,炒) 炙龟板(八钱)旋复花(三钱)半夏(六钱)

苏氏 三十二岁癸亥十月二十八日 脉弦数,左尺独大,瘕居右胁,发则攻心,痛跃不止,病名肝着,先宜宣络,后补八脉。

新绛纱(三钱) 归须(二钱) 广郁金(二钱)旋复花(三钱) 炒桃仁(三钱)两头尖(三钱,拣净两头圆)降香末(三钱) 丹皮(三钱,炒) 元胡索(二钱)

初二日 肝着用通络法,业已见效,仍宗前法。但必须用化气丹间服为妙,取其治病而不伤正耳。

新绛纱(三钱) 归须(二钱) 元胡索(二钱)旋复花(三钱)桃仁(三钱) 生香附(三钱) 苏子净霜(三钱)降香末(三钱)半夏(三钱) 广郁金(三钱)乌药(二钱)

二帖。

初三日 于前方内加∶两头尖(三钱) 丹皮炒(三钱)白芍(三钱) 韭白汁(三小匙)

初六日 药力不及,且用进法。

新绛纱(三钱)桃仁泥(三钱) 藏红花(二钱)旋复花(三钱) 归须(钱半) 生香附(三钱) 焦白芍(六钱) 丹皮(五钱)川楝子(三钱)

三帖。

十四日 仍宗前法。

新绛纱(三钱)桃仁泥(五钱) 归须(二钱)旋复花(三钱) 藏红花(三钱)降香末(三钱)子(三钱)

三帖。

十六日 甲子正月十九日 业已见效,照前方日服半帖,丸药减三分之二。

经来五日,颜色已正,不得过行伤正。其瘕气,留为丸药化可也。兹拟宁心止汗。白芍(六钱,炒) 粉丹皮(三钱) 洋参(二钱)茯苓块(五钱) 制五味(一钱)牡蛎(五钱)小麦(三钱)

水八碗,煮取三碗,分三次服。三帖。

甘氏 五十岁 凡两畔不同者,皆肝病也。此证气至丑寅则上升,暮卒复。左脉沉弦,右脉浮弦,升降失司,痰饮斯聚。

半夏(五钱)降香末(三钱)旋复花(三钱) 小枳实(三钱) 广陈皮(三钱)杏仁泥(三钱) 苏子霜(三钱)黄芩炭(八分)生姜(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