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古今医统大全>药方

《古今医统大全》药方·

二术四苓汤 治诸湿肿满,一身尽痛,发热烦闷,二便不利。白术苍术茯苓猪苓泽泻黄芩羌活芍药栀子甘草(各等分)

水三盏,姜三片、灯心一撮,煎服。

(《金匮》)防己黄 汤 治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或痛。防己黄 (各二钱)白术(一钱半)甘草(五分)

上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胃气不和加芍药,喘加麻黄

上水冲,加桂枝。下寒加细辛

除湿汤 治中湿。身体重着,腰腿酸疼,大便溏,小便或涩或利。半夏苍术浓朴茯苓(各钱半)陈皮(七分)藿香甘草(各五分)

上水二盏,姜七片、枣二枚,煎八分,食远服。

橘皮汤湿热内甚,心腹胀满,水泻,小便不利。橘皮(五分)木香(磨汁)滑石(二钱)槟榔(五分)茯苓猪苓泽泻白术(各二钱) 官桂甘草(各三分)

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平胃散 治脾胃不和,湿气停滞。苍术浓朴陈皮(各等分)甘草(减半)

上为末,每服二钱。

(《局方》)五苓散 治湿邪郁滞,小便不利。猪苓泽泻白术茯苓(各一钱)肉桂上为末,汤调服。茵陈五苓散 治湿热发黄,本方加茵陈一倍煎。

(《元戎》)加味五苓散 治湿热身痛。葶苈木香葶苈(一两)木香(五钱)茯苓猪苓泽泻白术(各五钱)木通(三钱)滑石(二两)桂枝甘草(各三钱)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

(《宣明》)桂苓甘露饮 治湿热内甚,烦渴泻利,小便涩,大便急,霍乱吐下,头痛口干。(方见暑门。)

(东垣)清燥汤 治湿热太甚,肺金受邪,寒水生化之源绝,则肾亏痿厥之证作,腰以下痿弱,不能行走;或踝膝皆肿,口干泻利。(方见痿证门。)

羌活胜湿汤 治脊痛,项强,腰如折,项如拔,上冲头痛。此足太阳经不行,此药主之。羌活独活(各钱) 本防风(各钱半) 荆子川芎甘草(各四分)

上水二盏,煎八分,食后温服。麻黄白术汤 治湿胜,身烦痛。麻黄(二钱)白术桂枝(各一钱)杏仁(七枚) 炙甘草(五分)

水煎服。《金匮》减桂加薏苡,名麻黄杏仁薏苡汤。

(《局方》)五积散 治湿外伤,或冒风寒,郁为湿热,身体重痛。(方见中寒门。)

(东垣)升阳除湿汤 治感湿作泻,小便不利,身有有。

升阳除湿防风汤 治风湿相搏,一分痛。(二方并见泻泄门。)

除风湿羌活汤 治同前。羌活(五分)防风升麻柴胡苍术(各一钱)水二盏,煎服。

越曲丸 治湿郁。(方见郁门。)

(《金匮》)桂枝附子汤 治风湿相搏,身痛不能转侧,烦而不渴、不呕,脉虚浮而涩。桂枝生姜(各二钱)附子(一钱)甘草(炙,钱半)

上水煎服。小便自利,去桂加白术。服后其人如冒状,勿惊怪。

(《和剂》)渗湿汤 治坐卧湿地,雨露所袭,身重脚弱,关节疼痛,发热恶寒,小便不利,大便溏绁。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附子(炮)干姜(炮)桂枝芍药(等分)

上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羌附汤 治风湿相搏,身微肿,手足掣痛,不能屈伸。羌活附子(炮)白术甘草(等分)

上水煎,不拘时服。

生附汤 治受湿腰痛。附子(生)干姜浓朴白术苍术(酒浸)茯苓(各一钱)牛膝杜仲(制。各钱半) 炙甘草(五分)

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

神佑丸(方见痰饮门。)治湿郁喘闷,二便秘涩。

舟车丸 治诸湿肿满。导水丸(二方并见水肿门。)

(子和) 川散 治湿痰留注,二便不利,身肿气高。大黄(煨)郁李仁(各二两)芒硝甘遂(各半两) 黑丑(取头末,四两)

上为末,姜汤调下五分,空心临卧服。

白术酒∶治中风,口噤,不知人。白术(一两) 酒二盏,煎一盏服。不饮酒者,水煎。

搐鼻法∶治伤湿鼻塞,烦痛,黄肿。瓜蒂一味,为末,口含水吹一字入鼻中,鼻流出黄水,效。

一方∶治一切风湿痹,四肢拘挛,疼痛。用苍耳子去刺为末三两,水二盏半煮二盏,去渣,呷服无时。

一方∶治风湿。用樟木皮屑煎水洗,效。

一方∶白槟榔为末,每服一钱,蜜汤调下,日三服。

一方∶治湿入肾经,腰痛不能伸。以鲜五加皮同三白草根捣烂煎酒,空心服,三次而愈。

一方∶治湿热小便不利。茵陈蒿同木通煎服。

一方∶治湿。煮赤小豆,食一日,禁饮食。服豆与汤,即通利而湿去。

一方∶治寒湿气,疼痛不已。用姜汁半碗,米醋一盏,水胶四两,熬成稠,入肉桂末、花椒末、皂角末各二两,搅成膏,以绢摊贴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