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古今医统大全>药方

《古今医统大全》药方·

附子理中汤 姜附汤 沉附汤 真武汤并治痼冷阳虚,腹痛吐利,寒战。(方并见伤寒门。)

十全大补汤 治诸虚百损。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芍药地黄肉桂(各五分)

上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空心服。甚者加附子五分。

八味丸 治下元冷惫,腰脚酸重,虚劳消渴。

地黄(四两)山药山茱萸(各二两)肉桂附子(各一两)泽泻牡丹皮茯苓(各两半)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食前盐汤下。

(《澹寮》)附子茴香散 治气虚积冷,心腹绞痛,泄泻食少。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各七分)干姜(炮)附子(制。各五分) 肉豆蔻茴香(各四分)木香(三分)丁香(五粒)

水盏半,盐少许,煎七分,空心服。

(《和剂》)沉香荜澄茄散 治内挟积冷,脐急痛,引腰背,面色萎黄,脏腑自利,小便滑数,小肠气痛并治之。附子(制)荜澄茄茴香葫芦木香补骨脂肉桂巴戟天川乌桃仁川楝子沉香(各等分)

(《和剂》)三建汤除痼冷,接元气。

椒附丸 治积冷,脐腹引痛,时有盗汗。(二方并见诸虚门。)

(《济生》)复阳丹 治阳虚阴盛,手足厥冷,暴吐大下,脉细,羸瘦,伤寒阴证。川乌(制)附子(炮)天雄(制) 钟乳粉(各一两)阳起石( ,四两)朱砂(另研,一两)

上为末,酒煮神曲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下。麝香鹿茸丸 治真元虚惫,精血耗少。

地黄山药(各三两)杜仲(炒)鹿茸(酒炙,各两半)五味子肉苁蓉牛膝(酒洗)沉香(半两)麝香(五分)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食前盐汤下,四十丸。

附汤 治气虚阳弱,虚汗不止,肢体倦怠。

黄 (蜜炙,半两)附子(制,三钱)

水二盏,姜十片,煎一盏服。

附参汤 治真阳不足,上气喘急,自汗盗汗,气短眩晕,但是阳虚气弱之证,并宜服之。人参(三钱)附子(制,二钱)

水二盏,姜十片,煎一盏,无时服。

茸附汤 治精血俱虚,荣卫耗损,潮热自汗,怔仲惊悸,肢体倦乏。鹿茸(去毛,酒炙)附子(制。各二钱)

水二盏、姜十片,煎八分,食前服。

铅丹治真元虚惫,阳气不固,三焦不和,冷气刺痛,饮食无味,腰背沉重,膀胱久冷,夜多小便,女人血海久冷,赤白带下,及阴证、阴毒,四肢厥冷,不省人事。急用枣汤吞二百粒,即便回阳。此药大能升降阴阳,补虚益元,坠痰除湿破癖。(方见头痛门。)

养正丹 升降水火,接助元阳,治咳逆翻胃,痰结头眩,腹痛腰疼,霍乱吐泻。(方见头晕门。)

金锁正元丹 治真气不足,元阳虚冷,遗精白浊,呕吐腹痛,足膝无力,酸疼拘急,面黄神倦,一切虚弱,并宜治之。(方见泻泄门。)

来复丹 此药合二仪,配阴阳,夺天地冲和之气,乃水火既济之方,可冷可热,可缓可急,善治荣卫不交,滋养心肾,能升能降。上实下虚,气闭痰逆,心腹冷痛,脏腑虚滑不问男妇老幼,危急之证,但有胃气,无不获安。补损扶衰,救阴助阳,神功不可尽述。

舶上硫黄(透明者佳,一两) 太阴玄精石(一两,研细,水飞)青皮(二钱) 硝石(一两,同硫黄为末入盘内,以微火温炒,用柳木篦子不住手搅,令阴阳气相入,不可太过,恐伤药,再研极细,方入药)陈皮(去白)五灵脂(研细水飞。各二钱)

五灵脂为末,入青皮陈皮末,和匀;又次入玄精硝黄和匀,好酒醋煮,糊丸豌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酒送下。小儿惊风欲绝,研碎米汤调下;大小伏暑闷乱,紫苏汤下。妇人产后血晕,恶露不止,醋汤下。

赤白带,小腹痛,男子疝气,诸痛不辨阴阳之证,悉宜服之。

安肾丸 治肾经积冷,下元虚惫,目暗耳鸣,四肢无力,夜梦遗精,小便频数。常服壮元阳,益肾水。桃仁(去皮炒,四十八两)肉桂(去粗皮,十六两) 白蒺藜(炒)巴戟天(去心)肉苁蓉(酒浸,炙) 破故纸(炒)茯苓白术石斛萆 (各四十八两)川乌(制,十六两)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盐汤任下。

接真汤 治阴病,手足厥冷,腰腹疼痛,真气不足,衰惫欲绝。沉香(二钱)丁香(一钱)麝香(五分)附子(制,三钱)

水二盏,姜七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渣,空心温服。灵砂治诸虚痼冷厥冷,神效。水银(三两)硫黄(一两)

朱砂水银,即此砂也。就于市肆赎之,研为末,糯米糊丸,麻子大。每服五七丸,加至十五丸,空心,人参枣汤下,或盐汤下。疝气偏坠,木肾肿疼,炒茴香入酒煎,温下。虚劳咳嗽,入姜乌梅紫苏煎汤下。盗汗,小便多,牡蛎入盐汤下。呕逆翻胃,丁香木香汤下。

疟不已,桃柳枝煎汤下。腹满腰痛,莪术汤下。遗精白浊,茯苓汤下。走注遍身风,嚼葱白酒下。妇人血气痛,延胡索煎汤下。小儿惊风,人参薄荷汤下。

(《百一》)雄朱丹 治宿寒痼冷,饮食呕逆,久则羸弱,变为劳瘵。雄黄朱砂(各二两)

用瓷盒一个,先以牡丹皮二两,烧烟,内外熏黄,入雄砂于内,以酽醋和腊茶作饼封盒口,以赤石脂固济盒缝,又用赤石脂和泥,又固一重,外用盐泥纸筋,又固一层,用糠火慢煨,令干。次以炭火 通红为度,退火埋土地中,过宿去火毒,取研入后药。丁香荜茇赤石脂胡椒附子白术(各一两)乳香(与石脂同研) 官桂木香(各五钱)

上为细末,和前药又研匀,以清酒二升二分,熬去一分,入附子末煮糊丸,梧桐子大。

每服十丸,空心,温酒或盐汤送下。

(《秘方》)兜肚方 治腹中寒积,痼冷不散,用之神效。兼丹田、神阙,令人有子。

男妇皆可用,有孕勿用。檀香排草(各一两)沉香丁香(各五钱) 丁皮 广零陵香马蹄辛白芷(各六钱)甘松附子乳香(各二钱)麝香(九分)

上十二味,为末,和揉艾铺绵中,用帛做成兜肚,以线钉定,勿令移动,外又 夹。

裹肚及小腹,初裹一夜,日去之,渐渐至二夜一去,又渐五夜一去,方可常裹。

保真膏 治一切虚冷证,及无子,肾衰,阳事不举不固,贴丹田及肾,命门穴,久久贴之,大有功效。(方见秘验门。)

(《良方》)落洗法 治下元虚寒,一切冷病,腰腹冷痛,崩漏带下。椒目川乌细辛干姜官桂

上等分,为粗末,煎汤,热洗下部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