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古今医统大全>药方

《古今医统大全》药方·

五拗汤、三拗汤、华盖散、杏苏饮、宁肺汤(上方并见咳嗽门,皆可选用。)

(和剂)五虎汤 治风寒所感喘急痰气。麻黄(七分)杏仁(去皮尖,一钱)甘草(四分) 细茶(八分)石膏(钱半)

上水盏半,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三因》)神秘汤 治上气喘急不得卧者。陈皮桔梗紫苏(各钱半)人参(一钱)五味子(十五粒)

上水盏半,煎七分,食远服。

(《易简》)苏陈九宝汤 治老人小儿素有喘急,遇寒暄不常,发则连绵不已,咳嗽哮吼,夜不得卧。

白皮陈皮大腹皮紫苏杏仁薄荷甘草麻黄官桂(各八分)

上水盏半,姜三片、乌梅一个,煎七分服。

(《直指》)神秘汤 治水气作喘。陈皮桔梗紫苏人参五味子白皮半夏槟榔甘草(炙,五分)

上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食后服。

(《和剂》)人参定喘汤 治肺气上喘,哮中有声,坐卧不安,胸膈紧痛,及治肺感寒邪,咳嗽声重。人参麻黄阿胶半夏五味子罂粟甘草(各八分) 桑白皮(钱半)

上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食后服。

(《和剂》)苏子降气汤 治虚阳上攻,喘嗽不已。(方见嗽门。)

(《三因》)葶苈大枣泻肺汤 治上气喘急,身与面目俱浮,鼻塞声重,不闻香臭,胸膈胀满,将成肺痈。葶苈(研细,弹大一丸)大枣(十枚去核)

水二盏,先煎大枣至一盏,去枣入葶苈,煎八分,食后服。法令先服小青龙二服,方进此。

(《直指》)调降汤 治喘嗽。枳壳(一钱)半夏桔梗青皮陈皮槟榔茯苓紫苏葶苈(隔纸炒。各五分)砂仁白豆紫苏甘草(炙,三分)

上水盏半,姜三片,煎七分,不拘时服。

(《选要》)沉香散 定喘止嗽。沉香阿胶人参紫苏陈皮(各二钱) 桑白皮(微炒,一两,气虚人减半)甘草(炙,二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枣汤送下。

(《济生》)四磨汤 治七情郁结,上气喘急。沉香槟榔人参天台乌药上各浓磨水,共取七分盏,煎三五沸,不拘时服。一方无人参枳壳,亦妙。

(《集成》)参术调中汤 泻热补气,定喘止嗽。人参白术(各五分) 桑白皮甘草(炙。各三分)麦门冬陈皮青皮地骨皮茯苓(各一钱)五味子(二十粒)

上水二盏,煎八分,食后服。

(《医钞》)人参白术人参白术天门冬麦门冬(各一钱)五味子(二十粒)半夏阿胶(炒。各八分)甘草(炙,五分)

上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通口服。

(《和剂》)人参定喘汤(方见前。)

(《大旨》)黄芩半夏汤 专治寒包热,兼治表里。半夏枳壳黄芩(酒炒)桔梗紫苏麻黄杏仁甘草(等分)

上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天寒加桂枝

星半栝蒌丸 治痰喘。

南星半夏栝蒌仁 香附子橘皮萝卜子(炒)杏仁皂角灰

上为末,神曲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姜汤下。

(《医林》)定喘陈皮汤 治痰喘。陈皮(去白,半斤) 明矾(二两半,铫内飞,同陈皮炒香熟)甘草(炙,一两)半夏(五两换水煮过,每个切四片,用明矾泡汤浸露七日七夜,漉去,用姜捣成饼,慢火焙干用)

上为细末,每服一二钱,姜汤调下,不拘时服。

(《医林》)桑白皮汤 治肺气有余,火炎痰盛作喘。

白皮半夏苏子杏仁贝母 山栀黄芩黄连(各八分)

上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通口服。

(《济生》)葶苈散 治过食煎爆,饮酒过度伤肺,喘不得卧,及肺壅咽燥不渴,浊唾腥臭。

葶苈桔梗栝蒌仁升麻薏苡仁白皮葛根(各八分)甘草(四分)

上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温服。

(《选要》)玉华散 治咳嗽上喘,调顺肺经,清利咽膈,安和神气。

葶苈白皮半夏贝母天门冬马兜铃杏仁紫菀百合(蒸)人参(各一钱)百部甘草(炙,七分)

上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食后服。五味子汤 治喘促脉伏而数者。五味子(一钱)人参麦门冬杏仁陈皮(去白。各钱半)

上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无时服。紫苏子汤 治忧思过度,邪伤脾肺,心腹膨胀,喘促烦闷肠鸣气走,漉漉有声,二便不利,脉虚紧涩。紫苏半夏木通大腹皮(各一钱)木香(三分,磨)陈皮人参(各八分)草果仁(四粒)枳实白术(各七分)甘草(炙,五分) 浓朴(七分)

上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定肺汤 治上气喘嗽。紫菀橘红杏仁五味子枳壳半夏白皮紫苏甘草(炙。各一钱)

上水二盏,姜三片、苏叶五片,煎八分,食后服。

(《医林》)杏仁煎 治喘嗽。杏仁(去皮尖炒) 胡桃肉(去皮各等分)

上碾膏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临卧细嚼,姜汤送下。

一方 以胡桃肉三个,姜三片,临卧嚼吃,饮汤三四口,再嚼再饮就卧,止嗽无痰。人参胡桃汤 治喘急不得卧。人参(钱半) 胡桃肉(五个,泡去皮)

上水盏半,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后温服。

(《济生》)二黄丸 治停痰在胃,喘息不通,呼吸欲绝。雌黄(一钱)雄黄(二两)

上箩极细末,熔黄蜡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于半夜时热煮糯米粥,乘热,以药投在粥内和匀吃。

定喘丹 治患肺气喘促,倚息不得卧, 嗽并治。蝉蜕(去土头足翅炒)杏仁马兜铃(各二两) 人言(明矾 ,六钱)

上为细末,蒸枣肉为丸,如葵子大。每服六七丸,临卧葱茶汤送下,服后忌热物,半日效。

神应丹 治咆哮喘嗽。绿豆(一合) 人言(一钱)

上二味入砂锅内,水煮豆烂熟,研为糊,焙干再研为末,神曲糊丸,麻子大。大人服三十丸,小儿十五丸,七岁以下六七丸,冷茶临卧送下,忌热物一日,此方神效。

紫金丹 治 喘。信石(二钱半,研)淡豆豉(一两,水润研成膏)

上共研和匀,丸绿豆大。每服七丸,临卧冷茶送下,只一服或二服,服后不可吃一应汤水之物。

一方 用信八分,豉一两,每服二十丸。又法二件研成膏,涂碗内,艾烟熏,入生珠末,丸。

一妇患喘十年,遍求药不效,忽一遂人与此药,一服是夜减半,数服顿愈。

大利膈丸 治风痰壅实,喘满咳嗽,风气上攻。

牵牛末(二两)青皮槟榔半夏(泡。各一两)木香(二钱半)槐角(炒,五钱) 皂角(炙去皮弦子,一两)

上为末,姜汁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姜汤下。

八仙丸 治咳嗽神效。天南星(一两炒)半夏款冬花小皂角(炙去皮弦子)白矾(枯)甘草(炙。各半两)巴豆(七粒,包枣内烧烟尽)杏仁(十五粒,泡去皮尖炒)

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后温齑汤送下,或嚼碎萝卜栗子汤下。

(《子和》)导水丸 治胃中有实火,膈上有稠痰,得食则减,食已则喘。大黄黄芩(各二两) 牵牛(另研取头末)滑石(各四两)

去湿热腰痛,泄水湿肿满,久则加甘遂一两。

去遍身走注疼痛,加白芥子一两。

退热散肿毒止痛,久则加朴硝一两。

散结滞,通关节,润肠胃,行滞气,通血脉,加郁李仁一两。

除脚腿沉重加樟柳根一两。

上为细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临卧温水下。

黑锡丹 治喘逆尤妙。(方见眩运门。)

控涎丹 治水气喘逆浮肿,喘嗽气促。(方见痰饮门。)

千缗汤 治痰饮喘急不能卧,人扶而坐,一服即安。半夏(泡,七个)甘草(炙) 皂角(炙。各一寸)生姜(一指大)

上水盏半,煎七分,不拘时服。

(《万氏》)定喘汤 治诸喘久不愈。白果三七枚,去壳切碎炒)款冬花白皮(蜜炒)麻黄(各三钱) 苏子(二钱)杏仁黄芩(微炒。各钱半) 法制半夏(三钱)

上水三盏,煎二盏,作二次服,不拘时徐徐饮。

歌曰∶

诸病原来有药方,惟愁 喘最难当。麻黄桑杏寻苏子,白果冬花更又良。甘草黄芩半夏,水煎百沸不须姜。

病患遇此仙丹药,服后方知定喘汤。

一方∶治痰嗽喘急,用桔梗一两咀,童便半升,煎四合去滓温服。

一方∶治腹胀喘满,用山豆根为末一钱,滚汤调服。

一方∶治喘嗽,用僵蚕细茶为末等分,临卧调服。

一方∶治积年上气喘促,唾脓血不止,萝卜子一合研水煎,食后服,其效如神。

一方∶治上气咳嗽喘急唾脓血,久而成劳。人参为末,每服三钱,以鸡子清调,五更初服讫便睡,去枕卧。一服可愈,多年者再服,忌一切发物。

一方∶治热嗽喘甚者,石膏二两,甘草半两炙为末。每服三钱,新水下或姜蜜汤调下。

《圣惠方》∶治肺气喘急,用薤白捣汁饮之。

一方∶治远年近日喘嗽,用粟壳蜜炙,人参陈皮甘草炙,各等分为末。每服一钱,乌梅汤临卧服。

《食医心鉴》∶治气喘浮肿,小便赤涩,杏仁二两炒研,和米煮粥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