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古今医统大全>治法

《古今医统大全》治法·

王节斋云∶人若色欲过度,伤损精血,必生阴虚火动之病。睡中盗汗,午后发热,哈哈咳嗽,倦怠无力,饮食少进,甚则痰涎泄血,咯唾出血,或咳血、吐血、衄血,身热脉沉数,肌肉消瘦,此名痨瘵,是重难治。轻者用药数十服,重者期以岁年。然必须病患惜命,坚心定志,绝房室,息妄想,戒恼怒,节饮食,以自培其根。此谓内外交治,可获全功。

《十药神书》云∶夫人之生也,禀天地氤氲之气,在乎保养真元,固守根本,则万病不生,四体康健。若曰不养真元,不固根本,疾病由是生焉。且真元根本,则气血津液也。葛先生曰∶万病莫若痨证,最为难治。盖痨之起,因人之壮年气血充聚,精液充满之际,不能保养性命,惟以酒色是贪,日夜耽嗜,无有休息,以致耗散真元,虚败精液,则呕血吐痰,以致骨蒸体热,肾虚精竭,面白颊红,口燥咽干,遗精白浊,盗汗,饮食艰难,气力全无,谓之火旺金衰,重则半年而毙,轻则一载而亡。医者不穷其本,或投之以大寒之剂,或疗之以大热之药。殊不知大寒则愈虚其中,大热则愈竭其内,所以世之治痨者,万无一人葛师用药治痨,如羿之射,无不中的。十药次弟之法具后,学人详审之,毋惑焉。

久痨瘵者,不能服参 ,为不受补,肉脱而脉数者必死。痨嗽人声音哑者,主死。凡痨病者,一边不能睡,亦死。久痨之人,大便泄者死。

丹溪云∶虚劳渐瘦属火,阴火销烁,即是积热而成。始可用子和法,虚弱者,四物汤加炒柏、知母、童便、姜汁、竹沥。虚甚者,加参术。

又云∶其证脏中有虫啮心肺,名曰瘵疾传尸。痨瘵寒热交攻,久嗽咯血,日见羸瘦,先与三拗汤与莲心散煎,万一不失。(三拗汤、莲心散,似难为痨瘵要药,特治其初而浅者可矣。若羸备者,葛氏十方其庶几乎。)

气血虚甚,发热成痨者,补天丸加骨蒸药佐之,黄柏知母地骨皮麦门冬秦艽青蒿鳖甲石膏竹叶乌梅之类是也。

劳极之证,五脏必归重于一经。假如足胫酸疼,腰背拘急,遗精白浊,面色黧黑,耳叶焦枯,脉沉细,知其邪在肾也。宜以四物汤加知母黄柏五味子麦门冬天门冬泽泻杜仲肉桂之类,煎入童便、韭汁、竹沥服之。

心神惊惕,怔忡无时,盗汗自汗,心烦热闷,口舌生疮,咯血面赤,脉洪而数,知其邪在心也。宜以前方去杜仲泽泻肉桂之类,加茯神、胡黄连、莲心、远志、菖蒲、朱砂之类。

咳嗽喘促,衄血嗽血,皮肤枯燥,鼻塞声重,时吐痰沫,脉微虚而涩数,知其邪在肺也。

以四物汤加沙参麦门冬五味子知母、贝母、桔梗、桑白皮地骨皮、冬花、紫菀马兜铃百合百部之类,煎入童便、竹沥、姜汁、韭汁服之。

胁痛目赤,面青颊赤多怒。虚阳不敛,梦与鬼交,甚则卵缩筋急,脉弦而数,知其邪在肝也。

宜以四物汤加竹茹草龙胆、柴胡黄芩竹叶青皮之类。

面色痿黄,唇吻焦燥,饮食无味,腹痛肠鸣泻痢,四肢倦怠,脉虚濡而数,知其邪在脾也。宜以四君子汤加酒炒白芍药、莲肉、薏苡仁、白扁豆、干山药猪苓泽泻之类。

骨蒸痨瘵,元气未脱者,灸崔氏四花六穴,无有不安者也。穴法详见《针灸直指》《经穴发明》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