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古今医统大全>药方

《古今医统大全》药方·

调痛散 治脾痛气膈。木香丁香檀香香附天台乌药莪术辣桂 片姜黄生姜白豆蔻仁砂仁甘草(炙。各等分)

上咀,每服二钱半,紫苏四叶煎汤服。

(东垣)草豆蔻丸 治客寒侵犯心脾作痛宜此,止可一二服。

豆蔻(面包煨去皮,一钱四分)益智橘皮僵蚕人参黄 吴茶萸(泡。各八分)生甘草(三分) 炙甘草当归青皮(各六分)神曲姜黄(四分)泽泻(一钱,小便数者减一半)桃仁(七个,去皮尖另研)麦芽(炒,钱半)柴胡(四分,详胁下加减)半夏(制)

上除桃仁另研,余为末,浸蒸饼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白汤,食远旋斟酌多少用之。

(《和剂》)抽刀散 治脾胃积冷,中满疼痛。

川白姜(五两,咀入巴豆肉一钱同炒,至巴黑去巴)石菖蒲(五两半)糯米(六两一分,炒黄色) 良姜(五两,咀入斑蝥二十五个,同炒黑去斑蝥

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温酒调服。

良姜拈痛汤 治脾疼甚妙。

良姜(切大片先用吴茱萸慢火炒,少顷次入东壁日晒土须不着者同炒,次以好米醋同炒至茱萸黑色为度)

上为末,每服一钱,温米饮调空心服。桂花散 治脾积气痛。香附(五两,炒去毛)莪术(醋煮焙干) 良姜甘草(炙。各三两)桂花(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盐一点,食前沸汤调热服。沉香降气汤 治食积脾痛。(方见气门。)

姜桂饮 治风冷入脾作痛。(方见心痛门。)

二物汤 治脾痛。

鸡心槟榔良姜(等分)

上咀,每服三钱,入水盏半、陈米百粒煎服。

(《济生》)烧脾散 治饮啖生冷果菜,停留中焦,心脾冷痛。干姜(炮) 浓朴草果砂仁甘草(炙)神曲麦芽陈皮良姜(炮。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三钱,热盐汤点服不拘时。

(《和剂》)蟠葱散、千金五套丸、丁香半夏丸 并治脾气虚寒而痛。(以上方见气门及痰饮门)

(《良方》)游山方 治心脾痛,此药极奇。叶石林游山,见一小寺颇整洁,师徒亦从。

问僧所以仰给者,答云∶素无田产,亦不苦求于人,只货数药,以赡其间,脾疼药最流布。有诗云∶草果玄胡索,灵脂并没药。酒调一二钱,一似手拈却。

上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三钱,不拘时,温酒调下。(出《百一选方》)

(《选方》)姜橘丸 治中酒恶心,心脾痛,呕逆。生姜(一斤,青盐一两淹一宿)青皮砂仁木香(各三分)莪术(一两)甘草(炙)陈皮(两半)

上为末,炼蜜丸樱桃大。每服一丸,盐汤下。

钱观文方 治心脾痛。当归(四两)白术(一两)为末,每服二钱,沸汤点服。

参术散 治虚弱人脾疼。人参白术干姜白豆砂仁丁香陈皮甘草(炙。各等分)

上咀,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三片,煎七分,调炒过真蛤粉一钱并服。

神效散 治远年近日一切脾疼,或寒引入背膂最效。木香青皮陈皮枳壳麦芽(炒)神曲(炒)三棱(煨)莪术(炮) 芍药甘草白芷官桂 玄胡索 破故纸(各一钱)荜澄茄丁香(各四分)

上作二剂,每服水盏半、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空心临卧各服。

小降气汤 脾气痛多有伤损而成者,每因失饥,遽成过饱,胃弱并难克化。其候心腹胀,心下痞塞,吐酸水不能食,胁背皆痛。治当先服小降气汤,后消积,次定痛。紫苏乌药陈皮白芍药(各一钱)甘草(炙五分)

上咀,水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八分服。丁香止痛散 治心脾痛不可忍。丁香(半两) 良姜(五两)茴香(炒)甘草(各两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沸汤点服。

水甲散 治心脾痛效。田螺壳(溪间者亦可用)

上用松柴薄片层层叠上火烧之,取壳灰为细末,入调气散、乌沉汤、宽中散、茴香汤之类调服。食远甚效。(方见气门。)诃子散 治心腹冷痛一服即效,又治九种痛、霍乱、吐利。诃子(煨去核) 炙甘草浓朴(制)干姜(煨)草果陈皮良姜茯苓神曲(炒)麦芽(炒。各一钱)

上咀,分二服,每服水盏半入盐少许煎八分,食远温服。

《经验方》∶治脾元气弱发渴,痛不可忍,用茱萸一两、桃仁一两和炒,令茱萸焦黑后去茱,取桃仁去皮尖研细,葱白三十茎煨热,以酒浸温分三服。

《千金方》∶治心脾痛,用高良姜,咀,微炒捣为末,米饮调下一钱,效。

《圣惠方》∶治因食冰水过多,或饮冷浆积于胃,以致脾痛者。胡椒二十五粒,浆水浸一宿,取出用盐汤下,其病则脱,永不再发也。

腹胀脾疼怎抵当,椒姜之外有丁香。三般等分罗为末,调入白盐与白汤。

水磨乌药治脾疼,每服须教一盏浓。一片陈皮一苏叶,再煎温服有神功。

心与脾疼有妙方,良姜切碎等槟榔。两般同炒研为末,米饮同调服亦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