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太素>经脉病解

《黄帝内经太素》经脉病解·

平按:此篇见《素问》卷十三第四十九《脉解篇》。又按:《素问》新校正云:“详此篇所解,多《甲乙经》是动所生之病,虽复少有异处,大概则不殊矣。”

太阳所谓肿、腰脽痛者,正月大阳寅。寅,大阳也。

脽,尻也,音谁也。十一月一阳生,十二月二阳生,正月三阳生。三阳生寅之时,其阳已大,故曰大阳也。

正月阳气出在上,

一阳在地下,深牙初发也;二阳在地中,浅牙出也;三阳在地上出,故曰正月阳气出在上也。

平按:注二“牙”字,袁刻均误作“少”。

而阴气盛,阳未得自次也,故肿、腰脽痛。

三阴犹在地上未没,故阴气盛也。以阴气盛隔,阳气未得次第专用,故发肿于肤肉,生痛于腰也。

偏虚为跛者,正月阳冻解地气而出也。所谓偏虚者,冬寒颇有不足者,故偏虚,故跛。

正月已有三阳,故冻解,阳气出于地也。先有三阴,故犹有冬寒,阳气不足也。人身亦尔,半阳不足,故偏虚。跛,谓左脚偏跛也。

平按:《素问》“偏虚为跛者”上,有“病”字;“冻”上有“气”字;“故跛”作“为跛也”。“颇有”下,袁刻脱“不足者”三字。注“故冻解”三字,袁刻在“出于地也”下。

所谓强上者,阳气大上而争,故强上。

三阳向盛,与三阴战,得大得上,而阴犹争也。

平按:《素问》“所谓强上”四字下,有“引背”二字。注“得上”,“得”字袁刻作“德”。

所谓耳鸣者,阳气万物上而跃,故耳鸣。

正月阳气令万物勇跃鸣上,故生病气上冲耳鸣也。

平按:“上而跃”《素问》作“盛上而跃”。

所谓甚则狂癫疾者,阳尽在上而阴气从下,下虚上实,故癫疾。

二阳爻与三阴争,而三阳俱胜,尽在于头,为上实;三阴从下,即为下虚。于是发病,脱衣登上,驰走妄言,即谓之狂;僵仆而倒,遂谓之颠也。

平按:《素问》“故癫疾”作“故狂巅疾也”。

所谓浮为聋者,皆在气也。

诊人迎之脉,得三阳浮者,皆是太阳之气为聋也。

所谓人中为瘖者,阳盛已衰,故为瘖。

太阳之气中伤人者,即阳大盛,盛已顿衰,故为瘖也。瘖,不能言也。

平按:“人中”《素问》作“入中”。

内夺而厥,则为瘖痱,此肾虚也,

阳气外衰,故但为瘖也;左肾气内虚夺而厥者,则为瘖痱,音肥,风病不能言也。谓四肢不用,瘖不能言,心无所知,甚者死,轻者生,可疗也。

平按:“痱”《素问》作“俳”。注“左肾”,“左”字袁刻作“有”。

少阴不至,少阴不至者厥也。

少阴,肾脉也。足少阴脉不通,则血气不资于肾,故厥为瘖痱也。

平按:“少阴不至”四字,《素问》不重。

少阳所谓心胁痛者,言少阳戌也,戌者心之所表也,

手少阳脉络心包,足少阳脉循胁里,故少阳病心胁痛也。戌为九月,九月阳少,故曰少阳也。戌少阳脉,散络心包,故为心之所表。

平按:二“戌”字《素问》均作“盛”。

九月阳尽而阴气盛,故心胁痛。

阴气已盛,阳气将尽,少阳为病,故心胁痛也。

平按:“阳尽”《素问》作“阳气尽”。

所谓不可反侧者,阴气藏物也,物藏则不动,故曰不可反侧。

九月物藏,静而不动,阴之盛也,故病不能反侧也。

所谓甚则跃者,九月万物尽衰,草木毕落而堕也,则气去阳而之阴,

跃,勇动也。甚,谓九月阴气外盛。故万物之气极毕堕落,则万物之气去阳之阴也。

平按:注“九月”下,袁刻脱“阴气”二字。

而阳之下长也,故曰跃。

阴气盛于地上,阳气在于地下,勇动万物之根,令其内长也。

平按:“而阳”上,《素问》有“气盛”二字,袁刻有“气盛灸”三字。

阳明所谓灑灑振寒者,

阳明,三阳之长也。午为五月,阳之盛也。在于广明,故曰阳明。

平按:“洒洒”《素问》作“灑灑”,下同,不再举。

阳明者午也,五月盛阳之阴也,

五月盛阳,一阴爻生,即是阳中之阴也。

阳盛而阴气加之,故洒洒振寒。

一阴始生,劲猛加阳,故洒洒振寒也。

所谓胫肿而股不收者,五月盛阳之阴也,阳者衰于五月,而阴气一下,与阳始争,故胫肿而股不收。

腰已上为阳,腰以下为阴,五月有一阴气在下始生,与阳交争,阳强实于上,阴弱虚于下,故胫肿、股不收也。

平按:“阴气一下”《素问》作“一阴气上”。

所谓上喘为水者,曰阴气下,下复上,上则邪客于脏腑间,故为水。

五月阳明,一阴为病,谓上喘咳水病者也。一阴上下胸腹之中,不依常度,遂邪随阴气,客于腑脏之间,故为水病也。

平按:“阴气下,下复上”《素问》作“阴气下而复上”。注“常度”,“度”字袁刻作“处”。

所谓胸痛少气者,水在脏腑也,水者阴气也,阴气在中故少气。

火为阳气,水为阴气,水在脏腑之间,故阳气少也。

平按:《素问》“水在脏腑”作“水气在脏腑”;“故少气”作“故胸痛少气也”。

所谓甚则厥,恶人与火,闻木音惕然而惊者,阳与阴气相薄,水火相恶,故惕然而惊。

阳明脉气与阴气俱盛,水火相恶,故惕然惊也。木胜土,故闻木音惕然惊也。

所谓志欲独闭户牖而处者,阴阳相薄也,阳尽而阴盛也,故欲独闭户牖居。

阴阳相争更胜,阳盛已衰,次阴气盛,故好闭户牖独居暗处也。

平按:“志欲”,“志”字《素问》无。

所谓病重至则欲乘高而歌,弃衣而走者,阴阳复争而外并于阳也,故使之弃衣而走。

阴阳相争,阴少阳多,阴并外阳,故欲弃衣走也。

平按:“病重至”,“重”字《素问》无。

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脉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

太阴经脉,至于舌下,太阴孙络,络于头鼻,故阳明并于太阴孙络,至鼻鼽腹肿也。

平按:“则其孙脉”,《素问》“脉”作“络”。

太阴所谓病胀者,曰太阴者子也,十一月万物气皆藏于中,故曰病胀。

以十一月阴气大,故曰太阴。阴气内聚,阳气外通;十一月阴气内聚,虽有一阳始生,气微未能外通,故内病为胀也。

所谓上走心为噫者,曰阴气盛而上走阳,阳者阳明络属心,故曰上走心为噫。

十一月有五阴爻,故阴气盛也。太阴在内,所以为下也;阳明居外,所以为上也。阳明之正,上入腹里,属胃,散之脾,上通于心,故阳明络属心者也。寒气先客胃中,复有厥气从胃上散,其厥气复出胃之中上口,胃以连心,故曰上走心为噫也。

平按:“阴气盛”,《素问》无“气”字,袁刻脱“盛”字。“而上走阳,阳者”《素问》作“而上走于阳明”。

所谓食则欧者,曰物盛满而上溢,故欧。

胃中食满,阳气消之。今十一月,一阳力弱,未能熟消,故胃满而溢,谓之欧。此欧,吐也。

平按:注“食满”,袁刻误作“气满”。“一阳”,“一”字袁刻脱。

所谓得后与气则快然而衰者,曰十一月阴气下衰,而阳气且出,故曰得后与气则快然而衰。

阳气未大,故腹满为胀。阴气向下,一阳引之,故得后便及泄气,快然腹减。

平按:“而衰”,两“而”字《素问》均作“如”。“十一月”《素问》作“十二月”。

少阴所谓腰痛者,曰少阴者肾也,七月万物阳气背伤,故腰痛。

七月秋气始至,故曰少阴。十一月少阴之气大,三月少阴已厥,故少阴至肾七月之时,三阴已起,万物之阳已衰,太阳行腰,太阳既衰,腰痛也。

平按:“七月”《素问》作“十月”;“背伤”作“皆伤”。注“故少阴至肾”,袁刻脱“阴”字。

所谓上气咳,上气喘者,曰阴气在下,阳气在上,诸气浮无所依从,故呕、咳上气喘也。

此肾咳也。阴阳二气不和,各在上下,故诸阳气浮无所依,好为欧、咳、上气喘也。

平按:《素问》“上气咳”作“呕咳”;“诸气浮”作“诸阳气浮”。

所谓邑邑不能久立,坐起则目□□无所见者,万物阴阳不定,未有主也,秋气始至,微霜始下,而方杀万物,阴阳内夺,故曰目□□无所见也。

七月阴阳气均未有定主,秋气始至,阳气初夺,故邑然怅望,不能久立。又阴阳内各不足,故从坐起,目□无所见也。有本作“露”,但白露即霜之微也。十月已降甚霜,即知有本作十月者,非也。

平按:“邑邑”《素问》作“色色”,新校正云:“色色二字疑误。”“坐”上,《素问》有“久”字;“□□”,作“□□”。注“怅望”,“怅”字袁刻误作“胀”。

所谓少气喜怒者,阳气热不治,阳气不得出,肝气当治而未得也,故喜怒者,名曰前厥。

少阴气用也,则阳气热而不用,故不得出也。肝以主怒,少阴用时,肝气未得有用,

故喜怒也。喜怒之病,名曰前厥者也。

平按:“阳气热不治”,《素问》无“热”字,作“阳气不治”二句;“故喜怒者”作“善怒,善怒者”;“前厥”作“煎厥”。注“肝以主怒”,“肝”字袁刻误作“所”。

所谓恐如人将捕之者,秋气万物未得毕去,阴气少,阳气入,阴阳相薄,故恐。

七月万物少衰,未至枯落,故未得毕去也。始凉未寒,故阴气少也。其时犹热,故阳气入也。然则二气相薄不足,进退莫定,故有恐也。

平按:“阳气入”,原钞脱“入”字,谨依《素问》及本注补入。

所谓恶闻食臭者,胃无气,故恶闻食臭也。

七月阳衰,胃无多气,故恶闻食气也。

所谓面黑地色者,秋气内夺,故变于色也。

七月三阳已衰,三阴已起,然阳去阴来不已,则阴强阳弱,故夺色而变。

平按:注“而变”,袁刻误作“而起”。

所谓咳则有血者,阳脉伤也,阳气未盛于上,腹满则咳,故血见于鼻也。

七月金主肺也,肺主咳也,不咳则已,咳则伤阳,阳伤血脉,故腹满,见血于鼻中也。

平按:“腹满则咳”《素问》作“而脉满,满则咳”六字。

厥阴所谓□疝、妇人少腹肿者,曰厥阴者辰也,三月阳中之阴也,邪在中,故曰□疝少腹肿。

三月阴气将尽,故曰厥阴。三月为阳,厥阴脉在中,故曰阳中之阴。邪客厥阴之脉,遂为颓疝。颓,谓丈夫少腹寒气成,积阴器之中而痛也。疝,谓寒积气上,入少腹而痛也。病在少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也。

平按:“颓”《素问》作“□”。注“上入小腹”,袁刻脱“上”字。

所谓腰脊痛不可以俛仰者,三月一振荣华,而万物一俛而不仰也。

振,动也。三月三阳合动而为春,万物荣华,低枝垂叶,俛而不仰,故邪因客厥阴,腰脊痛,俛不仰也。

所谓钉□肤胀者,曰阴一盛而胀,阴胀不通,故曰颓□。

毒热客于厥阴,故为钉肿。邪客于阴器,遂为□病,小便难也。客于皮肤中,因为肤胀。三月为阳,阴气一在而盛,故阴器肿胀。阴器肿胀不通,故为颓□也。

平按:《素问》“钉”作“□”;“肤”上有“疝”字;“一盛”作“亦盛”;“而胀,阴胀不通”作“而脉胀不通,故曰□疝也”。

所谓甚则嗌干热中者,阴阳相薄而热则干,故曰嗌干也。

甚,谓厥阴邪气盛也。厥阴之脉,侠胃属肝络胆,上入颃颡,故阴阳相薄,热中而嗌干也。

平按:《素问》无“则干”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