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心律失常

《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电学的异常,尤其过早搏动(简称早搏)相当多见。在人的一生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过早搏的经历,有的人早搏较多,伴有心慌症状,有的人偶有早搏,未引起注意。那么,应如何正确对待心律失常呢?发生心律失常后该如何自我保健呢?

心律失常发生时,多数都有心慌、胸闷的症状,引起了病人的注意并去医院就诊,通过心电图检查发现有心律失常。

也有少数人没有症状,偶在体检时发现有心律失常。当确诊有心律失常后,首先应去就诊,最好是心脏专科,配合医生详细了解发病经过,并作一些必要的检查,对心律失常发生的背景作具体的分析。因为心律失常不是一种独立的心脏疾病,它是一种心电学的异常表现。任何心脏疾病都可有心律失常的表现,正常者有时也可有心律失常。给正常者作一个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记录,那么可发现一半以上的人都有心律失常的记录。许多外因的刺激也可诱发心律失常,如疲劳、情绪激动、吸烟、酗酒、喝浓茶和咖啡等。因此,首先应对心律失常发生的基础进行分析,分清心律失常是在某种心脏疾病的基础上发生的,还是由外因造成的,即区别这种心律失常是功能性的还是器质性的。功能性的心律失常预后良好,对健康无影响,不需药物特别治疗。器质性的心律失常绝大多数也是良性的,即不会造成心跳骤停、突然死亡的危险。只有少数器质性心律失常是恶性的,必须特殊治疗。

功能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主要在于去除诱因和心理治疗,有人曾建议将功能性心律失常归属于心脏神经官能症,有一定的道理。心理障碍是许多功能性心律失常的主要病因。因此,应配合医生仔细分析每次发病的经过,找出导致心律失常的精神因素,这些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工作压力大、情绪紧张、家庭矛盾、夫妻生活不和谐等。必要时可找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咨询,经过多次的咨询、疏导,可以帮助病人走出困境。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也相当重要,我们要树立“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的人生观,努力培养安定而乐观的情绪。一些容易诱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应予戒除,如吸烟、酗酒、喝浓茶和咖啡。必要时可服一些镇静安神的中药或西药。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帮助调整植物神经功能,安定情绪。

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首先应治疗原发疾病,多数心律失常在原发疾病治愈后可以消失或改善。如果将心律失常比作种子,基础性心脏病就是土壤,而诱发因素就是雨水。种子只有在土壤中遇到适宜的雨水,才会发芽生长。诱因的去除在心律失常的治疗中相当重要。一般来说,良性的心律失常,只需治疗原发疾病、去除诱因,而不需服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只有在心律失常比较严重,症状较明显的情况下,才考虑选择副作用较小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短期治疗。

恶性的心律失常必须接受特殊的治疗,所谓恶性心律失常即曾发生过心跳骤停,经心肺复苏抢救成功后的心律失常病人,以及有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伴严重的心律失常,经特殊检查预测以后有发生心跳骤停、突然死亡危险的病人。这部分病人必须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筛选一、两种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长期服用,或安装特殊的起搏器。

许多非心脏的疾病也可伴有心律失常,如甲状腺、肝胆疾病,颅脑外伤或肿瘤、肾上腺的疾病以及应用对心肌有毒性的药物,如锑剂、阿霉素、洋地黄等,这些心律失常的治疗关键是去除原发疾病,必须注意的是不要因心律失常而只把注意力集中于心脏,耽误了原发病的及时发现和治疗。

盲目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有害的。美国曾作过这样一次试验,把心肌梗塞后有较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随机分组,给予安慰剂或某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目的在于预防心跳骤停和突然死亡的发生,结果发现,经1年的治疗,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病人死亡率,反而高于服安慰剂的病人。

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致心律失常作用,这类药物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在充分权衡利弊后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