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1卷。清·汪晸撰。撰年不详。书中记述导引坐功等8种方法,内容简短,后收入《颐生集》中。
病名。见《症因脉治·霍乱》。因阳气素虚,中气不足,偶值时令寒邪,直中三阴所致。证见恶寒身痛,腹痛吐、利,唇青爪青,脉多沉迟等。治宜温运。方用理中汤、补中汤、四逆汤。内有积滞者用治中汤。参见寒湿霍乱、霍
见《陕西中药志》。为洋金花之别名,详该条。
宋代医生的一种职称。太医局的学生,开始称为太医局九科医生,南宋时改为此名,至隆兴时(1163年)废。
古代助产方法。杨子建《十产论》:“坐产者,言儿之欲生,当从高处牢系手巾一条,令产母以手攀之,轻轻屈坐,令儿生下。不可坐,抵儿生路。”现已不用。
病名。指由湿热病传变所致的痉症。多因湿热挟风,侵入筋脉;或邪入手足厥阴,热盛动风所致。薛生白《湿热病篇》:“湿热证,三四日即口噤,四肢牵引拘急,甚则角弓反张,此湿热侵入经络脉隧中。宜鲜地、秦艽、威灵仙
①见《云南中草药》。为三分三之别名。②见《草药手册》。为杜茎山之别名。各详该条。
证名。见《丹溪心法·嗳气》。指气从胃中上逆,冒出有声之症。其声沉长,不似呃逆之声短促。常伴见胃脘饱胀。多因脾胃虚弱,胃气不和,或挟气、食、痰、火,使胃气上逆所致。也有因肺气不降而嗳者。治宜和胃降逆为主
即唇。详该条。
膈,指膈膜,为分开胸腹之筋膜。膈下指膈膜以下的部位,即上腹部。《医林改错》:“在内分膈膜上下两段,膈膜以上,心肺咽喉,左右气门,其余之物,皆在膈膜以下。……立膈下逐瘀汤,治肚腹血瘀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