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三焦病

三焦病

六腑病候之一。三焦上焦中焦下焦。其病有寒热虚实之分。《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三焦病者,腹气满,小腹尤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则水留,即为胀。”《诸病源候论·三焦病候》:“三焦气盛为有余,则胀气满于皮肤内,轻轻然而不牢,或小便涩,或大便难,是为三焦之实也,则宜泻之。三焦气不足,则寒气客之,病遗尿,或泄利,或胸满,或食不消,是三焦之气虚也,则宜补之。”《杂病广要·脏腑类》:“三焦者,谓上中下也。若上焦有热,则胸膈痞满口苦咽干,有寒则吞酢而吐沫;中焦有热,则身重目黄,有寒则善胀而食不消;下焦有热,则大便难,有寒则少腹痛小便数。三焦之气主腐熟水谷,分别清浊,若不调平,则生诸病(《简要济众方》)。”《杂病源流犀烛·三焦病源流》:“海藏曰:上焦如雾,雾不散,则为喘满,此出而不纳也。中焦如沤,沤不利,则为留饮不散,久为中满,此上不能纳,下不能出也。下焦如渎,渎不利,则为肿满,此上纳而下不出也。”治宜宣通三焦、升降气机等法。

猜你喜欢

  • 胆郁

    郁证之一。《赤水玄珠》卷十一:“胆郁者,口苦,身微潮热往来,惕惕然如人将捕之。治宜柴胡、竹茹、干姜。”参见郁证条。

  • 疡科心得集

    外科著作。7卷。包括《疡科临证心得集》3卷、《疡科心得集方汇》3卷、《景岳新方歌》1卷。清·高秉钧撰。刊于1806年。本书记述作者治疗外科病的临床经验心得,特别对于各种不同的外科病证的辨证有较详细的阐

  • 保健按摩

    按摩的一种。又称保健推拿。用作强身保健的按摩方法。《备急千金要方·养性》:“小有不好,即按摩挼捺,令百节通利,泄其邪气。”常用的有浴面、摩腹、擦腰等法。

  • 偏肾

    症名。即单侧阴囊肿大的病证。明·周慎斋《慎斋遗书》卷九:“疝偏于左右名偏肾。”

  • 产后痨

    病名。《妇科玉尺》:“或血气既亏,为风冷所搏,则不能温于肌肤,使人虚羸憔悴,饮食不消;又或风邪两感于肺,肺受微寒,喘嗽口干头昏,百节痛;又或风邪侵于营卫,流于脏腑,寒热如疟,盗汗,背膊烦闷,四肢沉重,

  • 筋镟伤

    病名。见《伤科汇纂》卷九。证治同金创。详该条。

  • 目上胞

    即上眼睑。见胞睑条。

  • 增注徐洄溪古方新解

    书名。即《古方新解》的增注本。详古方新解条。

  • 口淡

    指口内有淡而无味的感觉。《世医得效方》卷十七:“虚则口淡。”《景岳全书·口舌》:“凡大劳大泻大汗大病之后,皆能令人口淡无味,亦岂皆胃火使然耶。”《医学正传·口病》:“有口淡者,知胃热也。”有虚、实之别

  • 玉翳浮睛

    病证名。《古今医统》:“此因热郁不退,使生白膜,如玉凝睛,或痛或肿,久则满睛失明。”即玉翳遮睛,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