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一。即临产。详该条。
病证名。见《景岳全书》卷二十八。多由痰火邪毒上冲,或杨梅疮毒结于咽喉所致。症见上腭腐溃,甚或溃蚀与鼻相通。治宜清火解毒,祛腐生肌。可选用五宝散、五味消毒饮等加减;或可用银花,土茯苓、白藓皮、威灵仙、黄
指人体下肢。《灵枢·刺节真邪》:“肢胫者,人之管以趋翔也。”
书名。8卷。明·张吾仁撰。张氏以仲景学说为主,旁参诸家学术经验撰成此书,后由其孙张于乔录编,刊于1666年。本书详论伤寒、类伤寒以及和伤寒有关的多种病证的证治;选方比较广泛,颇多经验之谈。但对于病证的
病名。出《灵枢·经筋》。十二经筋病中的足厥阴筋病。《灵枢注证发微》:“此证当发于九月之时,故名之曰季秋痹也。”详足厥阴经筋病候条。
病证名。《幼幼新书》卷二十引《玉诀》盗汗虚热歌:“盗汗频频气受伤,藏中虚热小便黄;夜间发热无时节,颊赤唇干口有疮。”治当先退热,次调气,后和脏腑。
痰证之一。指因七情郁结,肺脾气滞,郁而生痰者。又名结痰、顽痰、老痰。《症因脉治》卷二:“郁痰即结痰,顽痰。郁痰之症,胸满饱胀,九窍闭,懊憹烦闷,或咽中结核,睡卧不宁,或肠胃不爽,饮食有妨,或气逆不利,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柔风者四肢不收,或缓或急,不得俯仰也。由阴阳俱虚,风邪乘之,风入于阳则表缓,四肢不收也,入于阴则里急,不得俯仰也。产则血气皆损,故阴阳俱虚,未得平复,而风邪乘之故也。”
骨名。又名扶桑骨。位于眼眶(眉棱骨)的后方,颧骨弓上方部位。
证名。出《外科正宗》。即五损。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