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两气

两气

真气邪气。《灵枢·胀论》:“真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合为胀也。”②两种邪气。《素问·痹论》:“阳气少,阴气盛,两气相感,故汗出而濡也。”

猜你喜欢

  • 气虚身热

    病证名。《素问·刺志论》:“气虚身热,得之伤暑。”因元气本虚,伤于暑湿所致发热。治用李东垣及王孟英清暑益气汤。亦有因饮食劳倦,内伤脾胃而致气虚发热。宜用甘温除热。详气虚热条。

  • 山蒲扇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射干之别名,详该条。

  • 咽肿

    病证名。出《灵枢·经脉》。《医学纲目》卷十五:“治咽肿,杜牛膝捣自然汁,和醋服之。”即咽喉肿痛。详该条。

  • 上马

    推拿穴位名。即二人上马。见该条。

  • 盐肤丁

    ①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十三丁之一。其状大如匙面,四边皆赤,有黑头如粟粒。治见疔疮条。②见《本草纲目》。即盐麸子,详该条。

  • 脱骱

    病名。出《伤科补要·凡例》。即脱臼。详该条。

  • 烂喉沙风

    病名。《喉科心法》:“烂喉沙风,生于关内,不分左右,满喉皆烂,兼发斑痧者是。由伤寒或温热之后,余毒未尽,脾经积热,上炎肺经而成。”治宜疏解余毒。方可选用银翘散、养阴清肺汤等加减。可参见烂喉痧条。

  • 疿子

    出《太平圣惠方》第九十一卷。亦称痱子,即疿疮。见该条。

  • 调豆

    病名。出清·不著撰人《外科集要论法》。即调疽。见该条。证治见指疔条。

  • 虚者补其母

    出《难经·六十九难》。运用五行相生和五脏母子关系的理论,来治疗五脏虚证。如肾为肝母,肝的虚证,不仅补肝,还须补肾。又如肝有虚火,症见失眠烦躁、头面烘热、脉弦细数无力,用滋水涵木法,补肾水以制肝的虚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