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乌灵参

乌灵参

药材名称乌灵参

拼音Wū Línɡ Shēn

别名乌苓参、雷震子、乌丽参、鸡(土从)蛋、地炭棍、鸡茯苓

出处本品未见本草记载。清代《灌县志》称:“乌苓参,其苗出土易长,根延数丈,结实虚悬空窟中,当雷震时必转动,故谓之雷震子。圆而黑,其内色白。能益气。”所述形态、生长习性及功效,与现今四川、云南习用之乌灵参相符,系子囊真菌黑柄炭角菌Xylaria nigripes (Kl.) Sacc. 在白蚁菌圃腔中的菌核。

来源药材基源:为炭角菌科真菌黑柄炭角菌的菌核。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Xylaria nigriper(Kl.)Sacc.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挖出地下菌核后,洗去污物和砂粒,风干后备用。

原形态菌丝体白色,直径8-14μm,交织成网状,密布于废弃的黑翅土白蚁菌圃腔内。成熟时,部分菌丝集结形成菌核。菌核球形、椭圆球形或卵形,故有“鸡(土从)蛋”之称。外表褐色或黑色,直径1.5-8cm,与菌丝连接处有圆形凹窝,菌核长成后逐渐与菌丝脱离联系,呈“肚脐”状。菌核内部白色,肉质绵软,有类似鸡(土从)菌的香气。味甘甜。菌核上端有柄悬着于白蚁穴上壁,并与假根相连。假根圆柱形或扁圆柱形,直径2-3mm,外表黑色,内部白色,常有分枝,曲折蔓延生长于泥土中。其上与子座柄部相连,子座散生或群生于地面,多单枝,偶有从柄部分枝者,呈圆往形,连柄高4-18cm,柄长1-6cm,直径2-5mm,外表黑色,内部灰白色,中心黑色。子座棍棒状,长3-12cm,直径2.5-7mm,中部稍粗,顶端圆钝,初生时灰白色,后变为褐色,外表有疣状突起的子囊盖,子囊壳椭圆形,埋于子座外层,子囊盖外突,疣状孔口黑色,子囊孢子众多,类球形,熟时黑褐色,侧丝单根或分枝。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温暖山坡土层较深处或河堤土坡上土栖白蚁遗弃的菌圃腔内。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台湾、广东、四川、云南等地。

性状1.性状鉴别 菌核球形、椭圆形或卵形,偶呈扁块状,长4-10cm,直径1-7cm,表面黑褐色或黑色,略具光泽,密布不规则细皱纹。一端有圆形凹窝,呈“肚脐”状,另端有突起的蒂迹,其顶端常裂开似鸟嘴状。体较坚实,不易破碎,断碎面不平坦,白色或黄白色,质细腻,稍带软性。偶有皮纹粗糙,体轻质松泡或枯空者。气特异,味甘。

以皮纹细、体结实、入水下沉、内部色白,俗称“细花货”者为佳;皮纹较粗、体较轻、入水半沉,俗称“二花货”者次之;皮纹粗糙、体轻泡、入水不沉、肉色棕黄,俗称“大花货”者更次。

2.显微鉴别 菌核横切面:外侧为拟厚壁组织,菌丝细胞多列,排列紧密,细胞呈类圆形或多角形,壁较厚。内侧为拟薄壁细胞,菌丝细胞排列疏松,间隙大,细胞呈不规则形,壁薄。

化学成分含多糖,蛋白质,及铁、锰、锡等微量元素。

性味甘;平;无毒

归经心;肝;胃;膀胱经

功能主治安神;止血;降血压。主失眠;心悸;吐血;衄血;高血压病;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研末,麻油调敷。

注意《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孕妇忌用。”

复方本品因色乌黑、具有人参样补气作用而功效灵验得名。民间传说此物系鸡纵菌窝内的蛋状菌核,故名鸡纵蛋。《灌县志》:“结实虚悬空窟中,当雷震时必转动,故谓之雷震子。”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过江藤

    药材名称过江藤拼音Guò Jiānɡ Ténɡ别名苦舌草、番梨仔草、蓬莱草、大二朗箭、水黄芹来源马鞭草科过江藤属植物过江藤Phyla nodiflora (L.)Greene [L

  • 铃铃草

    药材名称铃铃草拼音Línɡ Línɡ Cǎo别名鹅不食、雀儿蛋、鸡肠子草来源石竹科蚤缀属植物蚤缀Arenaria serpyllifolia L.的全草。夏秋采集全草,晒干。性味辛

  • 柽柳

    《中药大辞典》:柽柳药材名称柽柳拼音Chēnɡ Liǔ别名柽(《诗经》),河柳(《毛诗传》),殷柽(《尔稚》郑玄注),雨师(陆玑《诗疏》),赤杨(崔豹《古今注》),人柳(《三辅旧事》),赤柽(《日华子

  • 新疆延胡索

    药材名称新疆延胡索拼音Xīn Jiānɡ Yán Hú Suǒ别名西延胡索、延胡索、元胡。出处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延胡索附图有西玄胡索,无说明。李中立《本草原始》指出:"西玄胡索外黑内黄。"新疆在西

  • 常春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常春藤药材名称常春藤拼音Chánɡ Chūn Ténɡ别名三角枫、追风藤、上树蜈蚣、钻天风来源五加科常春藤属植物中华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K

  • 花叶狗牙七

    《中药大辞典》:花叶狗牙七药材名称花叶狗牙七拼音Huā Yè Gǒu Yá Qī别名金毛狗脊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华北鳞毛蕨的根茎。夏、秋间采挖,去须根,洗净晒干。原

  • 山棘豆

    药材名称山棘豆拼音Shān Jí Dòu别名泡泡草、尖叶棘豆、山泡泡、羚羊蛋来源豆科山棘豆Oxytropis oxyphylla DC.,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吉林、辽宁、陕西、内蒙

  • 亮叶桦叶

    药材名称亮叶桦叶拼音Liànɡ Yè Huà Yè别名光叶桦叶来源药材基源:为桦木科植物亮叶桦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tula luminifera H. Winkl.[Betula al-no

  • 月见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月见草药材名称月见草拼音Yuè Jiàn Cǎo别名夜来香来源柳叶菜科月见草Oenothera erythrosepala Borb.,以根入药。生境分部贵州。

  • 雪人参

    《中药大辞典》:雪人参药材名称雪人参拼音Xuě Rén Shēn别名铁刷子(《贵州民间方药集》),血人参(《贵州植药调查》),山红花、红苦刺(《云南中草药》)。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来源为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