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产后交肠病

产后交肠病

病名。又名差经。郑玉峰《济阴要旨》:“产后交肠病,又谓之差经,大小便易位而出。干粪结燥不行,方用润肠汤(麻黄大黄、生地、熟地升麻当归尾、桃仁红花甘草)治之。如大便溏薄,而从小便出者,宜五苓散调气散(木香香附人参陈皮藿香、甘草、厚朴)加阿胶末,沸汤调服。”本病相当于产伤造成的阴道直肠瘘等。现多采用手术修补。也可结合中西药治疗。

猜你喜欢

  • 心阴

    指心的阴液,与心阳相对而言。其生理、病理和心血密切相关,心阴充沛则心阳和煦,心血亦充足;心阴亏虚则心阳独亢,心血亦衰少不荣。心阴亦与肺阴、肾阴等的消长盈亏有关,如阴虚内热的病症,往往同时表现心、肺、肾

  • 舌长

    病证名。系指舌长吐出口外而收缩无力。参见舌纵条。

  • 痼病

    即痼疾、瘤病。《灵枢·九针论》:“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者也,……必筩其身而锋其末,令可以泻热出血,而痼病竭。”参见痼疾、瘤病条。

  • 歠(chuò 辍)

    同啜。饮、吃。《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歠热稀粥。”

  • 热因寒用

    反治法之一。出《素问·至真要大论》。①指温热药治寒证,反佐以寒而发挥作用。例如阴寒证格热于外,服温热药常见格拒吐出,佐以少量寒药或热药凉服则不呕吐。《素问注证发微》:“热以治寒,而佐以寒药,乃热因寒用

  • 溺白

    证名。指小便浑浊色白。见《素问·至真要大论》。《景岳全书·淋浊》:“溺白证如泔如浆者,亦多属膀胱水道之热,宜导赤散、徙薪饮之类以清之,若无内热而溺白者,多由饮食湿滞,宜小分清饮或苓术二陈汤减去干姜以燥

  • 泪窍

    见《血证论》卷二。即泪堂。详该条。

  • 放痧法

    又名刺痧法。主治实热痧毒深入血肉中,有青筋、紫筋现于肘弯、腿弯者。用消毒三棱针于曲池、委中直刺或斜刺,放出紫黑血,使痧毒有所泄,然后根据痧症用药。若未现痧筋者,可用手蘸水拍之即现。余如手足十指尖或指背

  • 妊娠流涎

    病证名。涎是口液,伏于脾而溢于胃,由于孕后胞宫内实,冲脉气盛,胎气上逆,致使脾胃不和,则往往液自口流出。宜理脾降逆,调和脾胃。方用香砂六君子汤,或二陈汤。

  • 虚损喉癣

    病名。见《景岳全书》卷二十八。系指喉癣之由于肝肾虚损者。详见喉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