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病名。泛指外感热性病。《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故张仲景《伤寒论》以伤寒命名,即为多种外感病的总称。《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
证名。指头项部牵强不舒作痛。多因邪在肌肤或遏阻经络所致。《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外感表证,宜发散解表。如久病项强,多属痹证,宜祛风化湿、舒经活络。痉病初起,亦
出《灵枢·经脉》。即手太阴肺经。详该条。
【介绍】:见刘奎条。
《张氏医通》卷十六方。当归身、白芍药、川芎、茯苓、半夏、橘皮、鳖甲、乌梅、姜、枣(一方有青皮)。水煎服。治劳疟久不止,或暂止复来。若寒多,加草果;热多,加柴胡;胃虚食少,加人参、白术;汗多,加黄芪、甘
证名。指胃火炽盛而出现的证候。《校注医醇賸义·胃火》:“胃火炽盛,烦渴引饮,牙龈腐烂,或牙宣出血,面赤发热,玉女煎主之。”《类证治裁·火症》:“治六腑火,胃火牙疼,颐肿,清胃散。”参见胃热条。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齿齭,齿伤酢也。齿者骨之所终,髓之所养,髓弱骨虚,风气客之,则齿齭。”酢,同醋。即齿伤痠之谓。参见齿齼条。
自汗证之一。《证治汇补·汗病章》:“肾虚自汗,潮热咳嗽。”《医略六书杂病证治》卷二十:“肾虚自汗,夜热骨蒸。”治宜滋肾以固封藏,可用都气丸、五味子汤等方。参见自汗条。
出《史记·扁鹊列传》。泛指病邪所积聚之处。
食疗剂型之一。指用食物药或中草药与米同煮成粥。适于病后、产后及慢性病的调理。常见如八宝粥、大枣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