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又称风泻。《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风泄,恶风自汗,或带清血。由春伤风,夏感湿,故其泻暴,宜胃风汤。或泻而风邪内缩,必汗之,宜桂枝麻黄汤。”《医学入门》卷四:“风泻,……要知四季脾受风温,
见针灸大全条。
痧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红痧,皮肤隐隐红点,如疹相似,痧在肌表,感受虽浅,热酒热汤,亦不可犯。外用焠刮。”用荆芥汤等。参见痧条。
【介绍】:见王履条。
书名。2卷。清·傅山撰。原系抄本,至1827年始有刊本。本书以内科杂病证治为主,分伤寒、火症、郁结等23门,每门分列病证,先论后方,末附杂方、小儿科及女科等,其中女科内容,多系《傅青主女科》所未载者。
见《草药手册》。为蛇床子之别名,详该条。
指病邪壅塞在体表。《素问·刺要论》:“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外壅,壅则邪从之。”
病名。癫病的别称。《石室秘录》卷六:“呆病如痴而默默不言也,如饥而悠悠如失也。意欲癫而不能,心欲狂而不敢。有时睡数日不醒,有时坐数日不眠。有时将己身衣服密密缝补,有时将他人物件深深藏掩。与人言则煎语而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宋代医生。丹阳(今江苏丹阳)普守寺僧人。精通医术,尤精脉诊,名闻天下,当代名士写诗赞颂者甚多。门徒道渊亦以医闻名。
十五络脉之一。《灵枢·经脉》:“手太阳之别,名曰支正,上腕五寸,内注少阴;其别者,上走肘,络肩髃。”脉从腕上5寸的支正穴处分出,向里注入手少阴心经;它的支络,从支正向上,经过肘、臂,网络于肩髃部。本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