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家秘的本
见伤寒六书条。
见伤寒六书条。
《灵枢经》篇名。惑,迷乱眩晕之谓;大,言其甚也。本篇论述了登高俯视则惑的道理,以及善忘、善饥而不嗜食、不得卧、不得视、多卧、少卧等病证。而对于惑的讨论尤为详尽,故名。
全舌无苔,红艳如柿色。为热极伤阴或阴虚火旺之候,宜清热养阴,或滋阴降火。
书名。24卷。清·沈明宗编注。刊于1692年。初名《张仲景金匮要略》,1693年重刊时改题本名。沈氏以世传的《金匮要略》刊本“编次失序”,与张仲景原著有所出入,并认为“从来著书立言,必先纲领,次及条目
外治法之一。吸入药物的烟或蒸气进行治病的方法。例如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日久,用款冬花末卷作纸烟状,点燃吸烟。喘息性支气管炎,用闹洋花制成烟卷,吸入平喘。产后血晕,用铁块或木炭烧红,投入醋内,使产妇嗅闻到醋
简称通泄。通泄大便以清除里热的治法。寒下、增液泻下等法皆是。
属清热解毒法。适用于瘟疫、温毒等热毒炽盛之证。症见高热烦躁、头痛如劈、昏狂谵语、口渴口臭,或斑疹色紫,或咽喉溃烂,或头面肿大等。代表方如清瘟败毒饮。
诊断学专著。8卷。清·林之翰撰于1723年。作者以《内经》色脉并重为据,抉取古今有关四诊名著的精微编纂而成。其中望诊包括面部气色、五官、口齿、爪甲、舌诊、体表诸部以及小儿指纹、虎口纹等的辨识;闻诊以听
见本草经解要条。
病名。指伏暑之发于霜降后立冬前者。《重订广温热论·湿火之症治》:“至于秋暑,由夏令吸收之暑气,与湿气蕴伏膜原,至秋后而发者是也。……发于处暑以后者,名曰伏暑,病尚易治;发于霜降后立冬前者,名曰伏暑晚发
即疏肝。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