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法术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治疗要寻找疾病的阴阳属性。例如肾阴之损,水不制火所出现的潮热、面赤、头痛、耳鸣等,表象似乎是阳热实证,若误用苦寒泻火之法,势必火势益炽。辨证是阴虚火旺,治以滋阴降火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千金藤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即眉心疔。见该条。
汗法之一。又称辛开苦降,简称开泄。①用辛味药发散表邪,用苦味药清泄里热。如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口渴、咽痛,舌苔黄白,脉浮数等,可用桑菊饮加黄芩、大青叶等,以辛凉透解,兼清泄里热。②因痰湿热
病名。泛指时邪疫毒客于三阳之经的疾患。见《景岳全书·杂证谟》。①瘟疫的一种。即大头瘟。《杂病源流犀烛·瘟疫源流》:“大头瘟,……亦谓之时毒。”详见大头瘟条。②指温热病之兼毒者,包括温毒痄腮及发颐,温毒
《普济方》卷三百八十五方。木通、连翘、瞿麦、栀子仁、黄芩、甘草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二钱,加灯心、麦门冬,水煎服。治小儿心经有热,小便不利。
病名。指疔之一。见《中医外科讲义》。其证指甲一侧边缘轻微红肿疼痛,可延及对侧,甚而侵入指甲下。即甲沟炎。证治见代指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聚英》。即太渊,见该条。
病名。由子宫平滑肌、结缔组织、腺体组成的实质性良性肿瘤。可发生在子宫肌间、粘膜下或浆膜下,大小不等,单发或多发。根据肿瘤的大小、生长部位不同,临床常伴有月经过多,痛经,带下,腹部肿块,不孕,贫血等症状
即肝肾同源。古代根据五行学说把脏腑和天干相配合,认为肝属乙木,肾属癸水,故称。详肝肾同源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