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贵州民间药物》。为水龙骨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亦称悬水。指先从头面渐及下肢的水肿。《华氏中藏经·论水肿脉证生死候》:“玄水者,其根起于胆,其状先从头面起,肿而至足者,是也。”可兼见头眩痛,身虚热,大小便涩少等。治用中军候黑丸,葶苈散等方。
骨名。又名横骨、盖骨。即耻骨上支。
证名。出《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卷五十三。又名火喘。指火热之邪,郁于肺胃,使肺气郁滞不宣,痰浊挟热,阻塞气道所致的喘息。症见喘急而口干舌燥,面赤唇红。因于肺热者,宜清肺泄热,用凉膈散;因于胃热便
食早餐的时候,即卯时。《素问·标本病传论》:“冬日入,夏早食。”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石龙芮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妇人良方大全》卷一。指非经期而突然阴道出血,量多如注者。多因暴怒伤肝,血失所藏;或气虚气陷,失于统摄;或跌仆损伤冲任,以致经血失于约制所致。治宜止血为主,以防晕厥虚脱。方用十灰散,兼服独参
五噎之一。出《诸病源候论·否噎病诸候》。其症心悸,上下不通,噫哕不彻,胸背痛等。治用五噎丸、《深师》七气汤。参见噎、五噎条。
出《素女经》。亦名俞鼠。指阴蒂。
①《外台秘要》卷九引《古今录验方》方。炙蜈蚣二枚,炒芫花根五分,踯躅花四分,干姜、川芎、桂心各四分,人参、细辛各二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大豆大,每服五至十丸,米饮送下,日三次。治五嗽(气喘、痹嗽、燥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