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七方。黄芩、黄连、麦门冬、天花粉、茯神、丹参、牛黄、菖蒲、远志。为丸服。治心经蓄热而致的癫证,或时烦躁,眼鼻觉热者。
明代官名。为惠民药局所设之最高官吏,参见惠民药局条。
见方氏脉症正宗条。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指生于背部的顽硬青紫的肿块。因受山岚瘴气积久而成。开始为黑色,顽痹如木如石,重按方知微疼,五、七日毒势出而浮肿,色转为青如拳击之状,身发寒热如疟,头颤口偏,手足厥逆,黑睛紧小
指纹淡红,隐而不露,多属虚寒。
见丹溪心法条。
【介绍】:明代医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精于医术,治病不拘泥于古方,长于用药,很有胆略,尤其善于用附子,人们叫他“严附子”。他的弟弟严泰,继承他的医术,精于治疗伤寒。
即舌之尖端。《辨舌指南》第一编第一章:“舌尖,内应心。”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千金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肚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