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①自觉近膻中处悸动不适。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溯源集》卷一:“所谓心下悸也,盖心之下,胃脘之上,鸠尾之间,气海之中,《灵枢》谓膻中为气之海也。”多因阳气虚,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所致。
【介绍】:见孟继孔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伤寒草之别名,详该条。
古作脣。又名口唇、唇口、飞门。于口之前端,分上唇、下唇。为脾之外候。《素问·五脏生成》:“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唇与发音有关,《灵枢·忧恚无言》:“口唇者,音声之扇也。”
《医垒元戎》方。当归(酒浸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酒洒蒸)各一两,升麻、连翘各七钱。为粗末,水煎服。治妊娠伤寒,下后过经不愈,温毒发斑如锦纹者。
病证名。见清·顾锡《银海指南》卷二。即蟹睛。详该条。
①出《灵枢·五色》。指反映五脏病变及各种证候的五种病色。参五色主病条。②《灵枢经》篇名。本文以讨论五色主病为主,故名。论述青、黄、赤、白、黑五色分属五脏,而五脏六腑在面部的反映有一定位置,根据面部各个
病名。属于唇疔之一。见《治疔汇要》卷上:“承浆疔,生于唇棱下陷中,系督脉所经之处。”见唇疔条。
五善之一。声音响亮,肌肤滑泽,大便如常者为肺善(见《外科正宗》)。
针法著作。承淡安等编。书中阐解子午流注学说在针法上的应用。1957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