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刺络拔罐法

刺络拔罐法

拔罐法之一。亦名刺血拔罐法。是指在刺络(刺血)之后再进行拔罐的综合治疗方法。此法于消毒皮肤后,先用皮肤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或平口小刀浅刺,根据不同的疾病,刺激量的要求,分为:轻刺、中刺、重刺三种。轻刺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度,中刺以微出血为度,重刺以点状出血为度;然后再拔火罐,每次留罐的时间,约在10~15分钟左右,起罐后,用消毒棉球擦净血迹,每次出血的总量成人不超过10毫升为宜。一般每隔3~7天治疗一次,4~6次为一疗程。主治肌肉劳损扭伤,腰腿风湿痛,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丹毒,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症等疾病。但急性传染病,癌症及有出血倾向的病症和孕妇均不宜使用。在大血管的部位须慎用。

猜你喜欢

  • 针石

    出《素问·金匮真言论》。即砭石。见该条。

  • 脊背强

    证名。亦称脊强。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指脊椎肌肉、筋脉强急。多因督脉、膀胱经脉病变所致。《杂病源流犀烛》:“脊背强,灵枢云,督脉之别,名曰长强,其病实,则脊强。”又曰:“足太阳之脉病,则腰脊强痛。

  • 重订幼科金鉴评

    见国医百家条。

  • 慎疾刍言

    医论著作。1卷。清·徐大椿撰于1767年。本书着重剖析医界流弊,以期医家谨慎治疾。内容有误用补剂、内科杂病误治的论述,不同患者如老人、妇女、小儿治疗上的区别,外科病证治法等。倡导因病施治,简明切要。此

  •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书名。北京中医医院整理。赵氏擅长中医皮科、外科。全书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医案,选录51个病种、137例验案,着重介绍常见病、多发病的治法,对于某些疑难病症、顽固性病症也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疗法;第二部分

  • 鞋带痈

    病名。见《疡科准绳》卷四。即外踝疽。参见附骨疽条。

  • 疽病方

    《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方。白蔹、黄芪、芍药、肉桂、干姜、川椒、茱萸(应作吴茱萸)各等分。为末,每服一三指大撮,入一杯酒中,日服五、六次。治疽病。若骨疽,倍白蔹;肉疽,倍黄芪;肾疽,倍芍药。

  • 蒙药方剂

    民族医方书。于庆祥著。载方剂277个。按主治功能分为赫依气、希日内热、巴达干病、热病、瘟疫等21类。并介绍了每个方剂的药物组成、功能主治。1986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 曩(nǎng)痢

    病名。八痢之一。又名瀼痢。为突然暴冷而致的痢疾。其特征为小腹胀痛,赤白胨下等。治宜散寒止痢。用芍药汤加减。

  • 按摩

    ①泛指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出《内经》。又称推拿、乔(矫)摩、按跷。是在人体一定部位上,运用各种按摩手法和进行特定的肢体活动来防治疾病的方法。《灵枢·九针》:“形数惊恐,筋脉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