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阳明病的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的外在表现。《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阳明病多属里、热、实证。由于里热外蒸,可见内外俱热证候。身热汗自
病名。出《证治准绳·疡医》卷三。①《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结喉痈发项前中,肝肺积热塞喉凶,脓成若不急速刺,溃穿咽喉何以生。”指痈生于颈前正中,结喉之上,颏以下者。症见红肿灼痛,前颈肿胀,甚则肿塞
出《新修本草》。为青木香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外科大成》卷二:“生于脏内,悬于肛外,时流脓水,便痛出血。”相当于内痔、混合痔或并发肛漏者。治疗参见各该条。
方书名。本书是后人将宋·苏轼《苏学士方》和宋·沈括《良方》二书合编而成。原书共15卷。现存10卷本及8卷本二种。流传较广的为10卷本(即《六醴斋医学丛书》本及其影印本),又名《苏沈内翰良方》。本书除选
证名。①指汗多阳气亡逸之症。《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汗多不止,真阳亡脱,名曰亡阳症。其身体必冷,多成痹寒或四肢拘急,宜桂枝附子汤。”伤寒病发汗过度,易致亡阳。《伤寒论》用大青龙汤有“汗多亡阳,遂
书名。8卷。清·尤怡编撰。刊于1810年。卷1~2论太阳证,其治法分正治、权变、斡旋、救逆、类病等法;卷3~4论阳明证,分正治法、明辨法、杂治法;卷5论少阳证,分正治法、权变法、刺法;卷6论太阴诸法、
【生卒】:约1727~1787【介绍】:清代喉科名医。字纪元,号梅涧。歙县(今属安徽)人。世医出身,其家从先祖起知医者,代不乏人。其父郑于丰(字绥年,号认斋)在外经商时,遇福建人黄明生,精于喉科,经几
①见《广州植物志》。为苹之别名,②见《闽东本草》。为夜关门之别名。③见《江西民间草药》。为珍珠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即头骨。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