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门棒喝二集
见伤寒论本旨条。
见伤寒论本旨条。
小儿斑驳发疹的病因。宋·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凡小儿斑驳疹毒之病,俗言疹子,是肺胃蕴热,因时气熏发于外”所致。治宜宣肺解毒,用银翘散加减,辛凉透毒。
①指人体上部之气,包括心、肺之气。《灵枢·口问》“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灵枢·大惑论》:“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②指气逆壅上的症候。多由外感六淫
绿的异体字,见“菉竹堂集验方”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莎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救伤秘旨》。即肩关节脱臼。详肩甲骨出条。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寒邪能伤人形体。因寒为阴邪,其性凝滞,收缩。外感寒邪,阳气不得宣泄,则出现头痛、恶寒、无汗、肢体疼痛,脉浮紧;寒邪客于筋脉肌肉,使络脉急引,气血受阻,痉挛疼痛,或麻痹胀痛等
【介绍】:清代医家。字彦腥。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康熙年间(1662~1723年)名医,撰有《脉法须知》一书(1853年刊行)。
证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昏昧兼烦闷的症状。《医学纲目》卷十六:“盖瞀者,昏也;闷者,烦也。凡瞀而不闷者,名曰昏迷。闷而不瞀者,名曰虚烦。今曰瞀闷者,谓昏迷虚烦并病。”
病证名。属火冲眩晕之一。《症因脉治·内伤眩晕》:“真阳不足,虚阳上浮,亦令人头目冒眩之症,此命门真火不足,而为虚阳上浮眩晕之症也。”宜用八味肾气丸等方。详火冲眩晕、阳虚眩晕等条。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方。又名五皮散。炙大腹皮、炙桑白皮、茯苓皮、生姜皮、陈皮各等分。为粗末,每服四钱,水煎,或用磨木香水煎,热服,日二至三次。功能利湿消肿,理气健脾。治皮水,四肢头面悉肿,按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