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卧位

卧位

针灸体位名。分仰卧位(针灸头面、胸腹及上、下肢前面);俯卧位(针灸头项、背腰、上、下肢后面);侧卧位(针灸头颞、胁肋、髋骶、腰、上、下肢侧面)三种。

猜你喜欢

  • 五更泻

    病证名。见《张氏医通·大小府门》。即五更泄,详该条。

  • 腣中

    出《喉科种福》。即帝中,悬雍之别名。

  • 阴阳学说

    古代两点论运用于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详阴阳条。

  • 燥火痢

    见吴本立《痢证汇参》卷二。即燥热痢。详见该条。

  • 吸吸草

    见《浙江民间草药》。为野芝麻之别名,详该条。

  • 石榴痔

    病名。《外科大成》卷二:“生谷道前,形如石榴,破塌疼痛,有孔出脓。”即发生会阴部的脓肿或形成漏管者。宜内服槐角苦参丸或手术治疗。

  • 枸杞苗

    见《本草纲目》。即枸杞叶,详该条。

  • 弹法

    ①刺法名。《素问·离合真邪论》:“弹而怒之。”意是指在针刺前以手指弹动皮肤,使脉气满的方法。后世医家发展为,入针后,用手轻弹针柄,以促使得气的方法。《针经指南》:“弹者,凡补时,可用大指甲轻弹针,使气

  • 张氏医通

    ①综合性医书。16卷。清·张璐撰于1695年。本书主要叙述内科及外、妇、儿、五官各科疾病证治。分门分证,征引古代文献及历代医家有关医论,结合作者临症实践加以阐述。作者编选此书,多取法于《证治准绳》,而

  • 口吻疮

    病证名。又名肥疮、燕口、口角疮。常因脾胃湿热上攻口唇,或先天遗毒所致。《诸病源候论》卷三十:“足太阴为脾之经,其气通于口;足阳明为胃之经,手阳明为大肠之经,此二经脉并侠于口,其腑脏虚,为风邪湿热所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