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厚朴三物汤

厚朴三物汤

金匮要略》卷上:厚朴三物汤

药方名称厚朴三物汤

别名厚朴汤(《千金翼方》卷十八)。

处方厚朴15克大黄12克枳实9克

功能主治行气除满,去积通便。治实热内积,气滞不行,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上三味,以水1.2升,先煮厚朴枳实二味,取500毫升,纳大黄,煮取300毫升,温服。以利为度。

备注本方与《伤寒论》小承气汤药味相同,但药量不同。小承气汤意在荡积攻实,故以大黄为君;本方意在行气泄满,则以厚朴为主。方中厚朴行气消满;大黄枳实泻热导滞。三药相合,使气滞通畅,实积消除,腑气得以通畅,则诸证自解。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金匮》卷上:厚朴三物汤

药方名称厚朴三物汤

别名厚朴汤、三物汤

处方厚朴8两,大黄4两,枳实5枚。

功能主治腹满痛,大便闭。腹满发热数10日。腹中热,大便不利。暑湿腹痛,大便结。食积痛,寒饮食过伤,心腹卒痛,如锥刺之状,若伤湿热之物,不得化而闷乱便秘者。

用法用量厚朴汤(《千金翼》卷十八)、三物汤(《血证论》卷八)。

各家论述1.《金匮玉函经二注》:闭者,气已滞也。《经》曰塞也,通因通用,此之谓也。于是以小承气通之。乃易其名为三物汤者,盖小承气君大黄以一倍,三物汤君厚朴以一倍者,知承气之行,行在中下也;三物之行,因其团在中上也。绎此,可启悟于无穷矣。

2.《金匮要略心典》:痛而闭,六腑之气不行矣。厚朴三物汤与小承气同,但承气意在荡实,故君大黄;三物意在行气,故君厚朴

摘录《金匮》卷上

猜你喜欢

  • 荆防牛蒡汤

    《医宗金鉴》卷六十六:荆防牛蒡汤药方名称荆防牛蒡汤处方荆芥防风牛蒡子(炒,研)金银花陈皮花粉黄芩蒲公英连翘(去心)皂角刺各3克柴胡香附子甘草各1.5克功能主治治乳房结肿疼痛,寒热往来,烦躁口渴。用法用

  • 五味清浊散

    药方名称五味清浊散处方石榴400g红花200g豆蔻50g肉桂50g荜茇50g来源系蒙古族验方。性状为黄棕色的粉末;气香,味酸、辛、微涩。炮制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功能主治开郁消食,暖胃

  • 虎睛丹

    药方名称虎睛丹处方虎睛1对(酒浸1宿,微炙,为末),干蝎1分,粉霜(细研)1分,青黛(研)1分,续随子(研)1分,珍珠(末,研)1分,麝香1钱(研)。制法上为细末,软粳米板为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小儿

  • 汞升膏

    药方名称汞升膏处方银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附骨疽痛。用法用量烧酒调敷;如肿毒,用生桐油调敷。摘录《外科大成》卷二

  • 茅术地榆汤

    药方名称茅术地榆汤处方茅术、地榆皮、槐花炭、郁金。功能主治脾虚不能化湿统血,血杂于水湿之中,大便下注不止。摘录《清代名医医案大全》二册

  • 加味石膏汤

    《医学入门》卷八:加味石膏汤药方名称加味石膏汤处方石膏24克 山栀人参茯苓知母各9克 生地黄淡竹叶各30克功能主治治膀胱实热,脐下急痛,小便不通,烦满,难于俯仰。用法用量每次30克,水煎去滓,下蜜5毫

  • 阑尾化瘀汤

    药方名称阑尾化瘀汤处方川楝子15g,金银花15g,延胡索9g,牡丹皮9g,桃仁9g,大黄(后下)9g,木香9g。功能主治行气活血,清热解毒。主瘀滞型阑尾炎初期,发热,腹痛,右下腹局限性压痛,反跳痛;或

  • 宣郁化毒汤

    药方名称宣郁化毒汤处方柴胡6克白芍30克香附6克薄荷6克当归30克陈皮3克枳壳3克天花粉9克 生甘草9克金银花30克功能主治理气宜郁,清热解毒。治肝痈。胁间疼痛非常,手按之更甚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

  • 钩虫丸

    药方名称钩虫丸处方栀子10g,黄柏10g,甘松10g,白矾10g,甘草10g,茵陈30g,茅苍术20g,青矾(煅)20g。制法上为细末,红糖为丸。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利胆杀虫。主钩虫病。心悸气短,肢体面

  • 伤湿止痛膏

    药方名称伤湿止痛膏处方伤湿止痛流浸膏50g 水杨酸甲酯15g薄荷脑10g冰片10g樟脑20g芸香浸膏12.5g 颠茄流浸膏30g性状为淡黄绿色至淡黄色的片状橡胶膏;气芳香。炮制以上七味,伤湿止痛流浸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