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变豆菜

变豆菜

药材名称变豆菜

拼音Biàn Dòu Cài

别名山芹菜、山芹、五指疳、鸭脚板、蓝布正

出处本品始载于《救荒本草》,云:变豆菜生辉县荒野中,其苗叶初作地摊野生,叶似地牡丹极大,又锯齿尖,其后叶中分生茎叉,梢叶颇小,上开白花,其叶味甘……"据其所述形态,即指现伞形科植物变豆菜。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变豆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nicula chinensis Bung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全株无毛。根茎粗短,有许多细长支根,茎直立,有纵沟纹,下部不分枝,上部几次叉状分枝。基生叶叶柄长10-30cm,基部有透明的膜质鞘;叶片近圆形至圆心形,常3全裂,少至5裂,中裂片楔状倒卵形,长3-10cm,宽4-13cm,两侧裂片各有1深裂,很少不裂,边缘有大小不等的尖锐重锯齿;茎生叶逐渐变小,通常3裂,裂片边缘有大小不等的尖锐重锯齿。伞形花序二至三回叉式分枝;总苞片叶状,3裂或近羽状分裂;伞辐2-3;小总苞片8-10,卵状披针形;小伞形花序有花6-10;萼齿窄线形,顶端渐尖;花瓣倒卵形,白色或绿白色,花柱与萼齿近等长。双悬果球状圆卵形,长4-5mm,宽3-4mm,皮刺直立,顶端钧状,基部膨大;果实的横剖面近圆形,胚乳腹面略凹陷,油管5,合生面通常2,大而显着。花、果期4-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2300m的阴湿山坡路旁、杂木林下、竹园边、溪边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西北、华东、中南和西南各地。

性味味辛;微甘;性凉

功能主治解毒;止血。主咽痛;咳嗽;月经过多;尿血;外伤出血;疮痈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假木豆

    《全国中草药汇编》:假木豆药材名称假木豆拼音Jiǎ Mù Dòu别名千斤拔、野蚂蝗来源豆科假木豆Desmodium triangulare (Retz.)Merr.[Dendrol

  • 羊脑

    《中药大辞典》:羊脑药材名称羊脑拼音Yánɡ Nǎo出处《千金·食治》来源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脑髓。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羊肉"条。化学成分每100克约含水分76

  • 水杨柳

    《中药大辞典》:水杨柳药材名称水杨柳拼音Shuǐ Yánɡ Liǔ别名水麻,虾公岔树(《海南植物志》),水柳仔、水杨梅(《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细杨柳(《云南中草药选》)。出处《云南中草药选

  • 岗柃叶

    药材名称岗柃叶拼音Gǎnɡ Línɡ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岗柃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rya groffzi Merr.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原形态岗柃灌木或小乔木,高

  • 大叶钓樟

    药材名称大叶钓樟拼音Dà Yè Diào Zhānɡ别名土官桂、干橿木、绿叶甘橿、小叶甘橿、钓樟来源樟科大叶钓樟Lindera umbellata Thunb.,以根入药

  • 催吐萝芙木

    药材名称催吐萝芙木来源夹竹桃科催吐萝芙木Rauvolfia vomitoria Afzel. ex Spreng.,以根、茎皮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有栽培。功能主治根:可提取利血平生物碱,治高血压;

  • 骆驼蓬子

    《中药大辞典》:骆驼蓬子药材名称骆驼蓬子拼音Luò Tuo Pénɡ Zǐ出处《新疆中草药》来源为蒺藜科植物骆驼蓬的种子。成熟时采收。化学成分种子含生物碱3.92%,6.4~7.0

  • 华西小石积

    药材名称华西小石积拼音Huá Xī Xiǎo Shí Jī别名黑果、糊炒豆、棱花果树、马屎果、蒿叶叶、地石榴、小黑果、老鸦果、小石积木、沙糖果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华西小石积的叶或根。拉丁植物动物

  • 肺心草

    药材名称肺心草拼音Fèi Xīn Cǎo别名梅花草、白侧耳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突隔梅花草的全草。夏、秋采集,洗净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45厘米。基生叶厚纸质,肾形或

  • 糙叶树

    药材名称糙叶树拼音Cāo Yè Shù别名牛筋树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榆科植物糙叶树的根皮及树皮。原形态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树皮黄褐色,有灰斑与皱纹,老时纵裂,幼枝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