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呃逆

呃逆

病证名。见《万病回春》卷三。一作逆、逆。《内经》称哕。金、元多称咳逆。又称吃逆、吃忒。俗称打咯忒。指胃气冲逆而上。呃呃有声的症状。《医碥》卷二:“呃逆,即内经所谓哕,气自下冲上而呃呃作声也。”其声短促,与暖声沉长不同。呃逆有寒呃热呃气呃痰呃瘀呃虚呃等。也有分为外感呃逆内伤呃逆,或阳证咳逆阴证咳逆者。详各条。本证可见于胃、膈肌痉挛和神经性呃逆,亦可见于危重病证。

猜你喜欢

  • 恬淡

    即恬惔。详恬惔虚无条。

  • 累属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命门。见该条。

  • 五胆膏

    ①《审视瑶函》卷六方。熊胆汁、鲭鱼胆汁、鲤鱼胆汁、猪胆汁、羊胆汁、蜂蜜各等分。共入银铫中,微火熬膏,出火毒,每用少许点眼。治火热赤眼,流泪烂弦,怕热羞明,或痛或痒。②《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卷七十八

  • 心忪

    即怔忡。《伤寒明理论》卷二:“悸者,心忪是也。筑筑惕惕然动,怔怔忪忪,不能自安者是矣。”详怔忡条。

  • 养心草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费菜之别名,详该条。

  • 小便黄赤

    证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小便颜色较正常时黄,甚至带红色,有寒热虚实之辨。《杂病源流犀烛》卷七:“小便黄赤,实热病也。凡脏腑皆能为之,而下焦更甚。经曰:肝热病者,小便先黄。宜火府丹。又曰:胃气

  • 肾中寒证

    指肾受寒邪所致的病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脏中寒证》:“肾中寒之状,色黑,气弱,吸吸少气,耳聋,腰痛,膝下清,拘挛而疼,昏不知人。”治宜温肾散寒为主。选用不换金正气散、附子五积散、姜附汤等方。如见脐

  • 偏身肿胀痧

    痧证之一。《痧胀玉衡·徧身肿胀痧》:“痧者,暑热时疫恶毒之气,攻于里则为痰喘,为血瘀,昏迷沉重,不省人事。若元气壮实,内不受邪,不入于里,即散其毒于肌肤血肉之表,为肿为胀。若误饮热汤热酒,便成大害,此

  • 带下赤候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即赤带。详该条。

  • 洪蕴

    【生卒】:1037~1104【介绍】:北宋医僧。本姓蓝,潭州长沙(今湖南长沙)人。笃好医术,尝为上层统治者治病,有一定疗效,赵匡胤赐号广利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