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喉中水鸡声

猜你喜欢

  • 铺地锦

    ①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丁癸草之别名。②见《福建民间草药》。为地锦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 毛七哥

    见《陆川本草》。为漆大姑之别名,详该条。

  • 白苔如积粉舌

    舌苔白滑如积粉,舌尖边色紫绛的舌象。为秽湿内阻,热邪遏伏之候。见于湿热疫证,邪在膜原,治宜开泄透解(见《外感温热篇》)。

  • 遗道

    经外奇穴名。《备急千金要方》:“遗溺,灸遗道,侠玉泉五寸。随年壮。”即位于脐下4寸(中极即玉泉)旁开2.5寸处。与肠遗穴同位。近代《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则定位于中极穴旁开5寸处。

  • 黄芪人参汤

    《证治准绳·疡医》卷二方。人参、苍术(米泔浸,炒)、炒白术、陈皮、麦门冬、当归(酒拌)、炒神曲、炙甘草、五味子各一钱,炙黄芪二钱,炒黄柏、升麻各四分。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煎,食远服。治痈疽脓血大泄

  • 濡泻

    病名。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称濡泄、湿泻、洞泄。《圣济总录》卷七十四:“寒湿之气,内客于脾,则不能裨助胃气,腐熟水谷,致清浊不分,水入肠间,虚莫能制,故洞泄如水,随气而下,谓之濡泻。”详濡泄、湿

  • 赖尿郎

    见《本草便读》。为桑螵蛸之别名,详该条。

  • 臂阳明脉

    经脉名。即手阳明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臂阳明脉:出中指间,循骨上兼(廉),出臑□□上,奏(凑)(枕),之口。其病:病齿痛,□□□□。诸病此物者,皆灸臂阳明脉。”

  • 接气通经

    古时按经脉长度与气行速度之间的关系计算针刺所需的时间。《流注指微赋》:“接气通经,长短依法。”例如,据《灵枢·脉度》记载:手三阳经长5尺。《灵枢·五十营》曰:“呼吸定息,气行六寸。”这样,针刺时需运针

  • 调豆

    病名。出清·不著撰人《外科集要论法》。即调疽。见该条。证治见指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