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又称四性。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神农本草经》:“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温与热,寒与凉,只是程度上的差别。此外,还有平性药,性质比较和平,其中也有微寒微温者,仍属于四气之内,故称四气,而不称
见《广西民间常用草药》。为一箭球之别名,详该条。
见《日华子诸家本草》。为萆薢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夫产水血俱下,脏腑血燥,津液不足,宿挟虚热者,燥竭则甚,故令渴。”症见口燥,干渴。治宜生津止渴。用加减竹叶汤(人参、麦冬、生地、花粉、炙草、粳米、淡竹叶)。
出《五十二病方》。即漏之古称。详漏条。
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指因肝虚引起的目视昏暗不清。“肝虚目暗,远视不明,眼花频起”(《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宜养肝明目,用补肝散(《杂病源流犀烛》方)加减。为多种内障眼疾常见之候。
见《山东中药》。为拳参之别名。详该条。
旧病名。又名产后肉线出。《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卷三:“产下肉线,临产用力太过,以致脬膜有伤,产妇垂出肉线一条,长三、四尺,牵引心腹,痛不可忍,以手微动,则痛欲绝。宜用生姜三斤,连皮捣烂,入麻油二斤,拌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三方。硫黄、寒水石、枯矾、贯众各二两,蛇床子一两,朴硝五钱。为细末,猪油捣烂调敷。治大麻风。
病证名。因气虚所致的痰证。《症因脉治》卷二:“气虚痰,面黄肌瘦,六脉濡缓。”治宜健脾、益气、化痰。方用六君子汤等。参见痰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