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订医医病书
见医医病书条。
见医医病书条。
止血法之一。是去瘀血以止血的方法。例如:①妇女崩漏证,下腹胀痛拒按,出血量多,色紫黑有块,块去痛减,舌苔灰暗,脉涩,用当归、川芎、白芍、蒲黄、山楂炭、桃仁、三七等药。②产后恶露淋沥日久不绝,颜色紫黑、
病证名。《太平圣惠方》:“中马毒,其状腹痛,吐下青黄白色,水谷解离”。《千金要方》:“儿卒中,马来闻马鸣,马上衣服,马汗气臭,皆令人中忤。”故又名中马忤。
治则。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下,指下部如腹部、二阴等部位;引,引导、通利;竭,祛除。指病邪在下的病证用泻法、利法等疏导,使病邪从下而出。如阳明腑实用承气汤,太阳蓄水证用五苓散之类。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即疠风。见该条。
十三鬼穴之一。出《备急千金要方》。即水沟。
病证名,又名痛渴、三消,为津液枯燥,虚热内盛的病证。临床以口渴、饮多、食多、尿多而消瘦为特征。《幼科铁镜》:“三消之症,实热者少,虚热者多,不足之症……始而心肺消渴,或脾胃消中,或肾水消浊。传染日久,
见《广西中草药》。为梵天花之别名,详该条。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方。露蜂房、蛇退皮、头发(洗净)各等分。三味烧灰存性,研细,酒调三钱。治诸疮疼痛,不变肉色,漫肿光色,名曰附骨痈。
厥证之一。指卒然昏厥重症,状如暴死者。《素问·调经论》:“络之与孙脉,俱输于经,血与气并,则为实焉。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类经·疾病类》:“血气并走于上则上
见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