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外感湿泻

猜你喜欢

  • 脑渗

    病名。见《医学准绳六要》。即鼻渊。详该条。

  • 日华子

    【介绍】:五代药学家。一说宋药学家。姓大、名明,《鄞县志》记载为四明(今浙江鄞县)人,《古今医统》记载为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对药物很有研究,在诸家本草和当代用药经验的基础上,以药物的寒温、性味、华实

  • 姚良

    【介绍】:明代医生。字晋卿。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著有《考古针灸图经》、《沂源指治方论》等书,皆佚。

  • 王鞠坪

    【介绍】:见王德森条。

  • 湿毒

    出《素问·五常政大论》。湿气郁积成毒而致病。其特点为慢性过程,病灶渗出物多并较难愈合。如湿毒积于肠而下注,可致湿毒便血;湿毒下注于肌肤,则小腿溃烂流水,称湿毒流注。

  • 指腧穴。《素问·气穴论》:“三百六十五穴,针之所由行也。”见腧穴条。

  • 三消饮

    《瘟疫论补注》卷上方。槟榔、厚朴、芍药、甘草、知母、黄芩、大黄、葛根、羌活、柴胡。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治瘟疫,有三阳形证,兼有里证者。

  • 骨名。《素问·骨空论》:“辅骨上横骨下为楗。”即股骨。详该条。

  • 大季花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鸡蛋花之别名,详该条。

  • 四时不正之气

    泛指四季不正常的气候。如冬天应寒而反暖,春天应暖而反寒等,影响人体的正常生命节律,助长某些病原物的致病作用,成为致病的直接或间接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