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即旱芹,详该条。
《外科真诠》方。连翘、天花粉、赤芍药、金银花、甘草、滑石、车前子、泽泻各等分。水煎服。治外感暑热,头面生石疖。
五脏之病各有其发生的部位和时间,简称五发。《素问·宣明五气篇》:“五病所发: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
针麻术语。针麻过程中,为了提高痛阈,达到手术的要求,须在手术前施以针刺,当获得针感后,进行手法操作或用电针给予一定的刺激,这个过程称针麻诱导。从针刺得气至手术开始所需要的时间称针麻诱导期。诱导期一般为
即鹤龄丹,见该条。
病名。又名眼泡痰核。《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此证结于上下眼胞,皮里肉外。其形大者如枣,小者如豆,推之移动,皮色如常,硬肿不疼,由湿痰气郁而成。宜服化坚二陈丸,外用生南星,蘸醋磨浓,频涂眼皮。”即
经穴别名。出《外台秘要》。即丝竹空,见该条。
出《素问·腹中论》。即妊娠。详该条。
疾病反映在面部的色泽表现为明润含蓄者,表示脏气未衰,病较轻浅。《素问·五藏生成篇》所描述的“青如翠羽”、“赤如鸡冠”、“黄如蟹腹”、“白如豕膏”、“黑如乌羽”等,均属善色。
书名。1卷。明·薛己撰,约撰于16世纪中期。本书分述肿疡、溃疡、疔疮、乳痈、瘿疬、咽喉口齿、囊痈、下疳、痔疮、便毒、悬痈、臁疮、汤火疮、小儿丹毒诸病的一些外科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