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寒疝

寒疝

病名。见《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①指由内脏虚寒,复感风寒所致的剧烈腹痛。《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寒疝者,阳气积于内,则卫气不行,卫气不行则寒气盛也。故令恶寒不欲食,手足厥冷,绕脐痛,自汗出,遇寒即发,故云寒疝也。”治宜温经散寒,活血通下等法,选用大乌头汤乌头桂枝汤大建中汤当归生姜羊肉汤大黄附子汤等方。②指阴囊肿大结硬疼痛。多因寒邪侵袭厥阴经所致。《儒门事亲》卷二:“寒疝,其状囊冷,结硬如石,阴茎不举,或控睾丸而痛。得于坐卧湿地,或寒月涉水,或冒雨雪,或卧坐砖石,或风冷处使内过劳,宜以温剂下之。”如寒微者,宜用荔香散暖肝煎肾气丸、神应丁香楝实丸;寒甚者用医林四神丸,百一选方十补丸胡芦巴丸沉香桂附丸等。③七疝之总称。《医学纲目·诸疝》:“疝图虽七,然寒疝即疝之总名。”参见阴疝条。

猜你喜欢

  • 蹻脉

    阴、阳两蹻脉之简称。《灵枢·脉度》:“蹻脉安起安止?”“蹻脉有阴阳……男子数其阳,女子数其阴,当数者为经,不当数者为络也。”意指蹻脉有阴蹻、阳蹻的区别,男子以阳蹻为经,阴蹻为络;女子以阴蹻为经,阳蹻为

  • 胎疾

    又名胎证、胎中病。指婴儿满月以内有病者(元·朱震亨《幼科全书》)。也指小儿周岁以内有病者(《幼科发挥》)。多由胎禀不足,或儿母妊娠时调摄失宜以及胎毒等引起。文献所载胎寒、胎热、胎肥、胎弱、解颅、五软等

  • 天平一枝香

    见《药材学》。为大戟之别名,详该条。

  • 杨清叟

    【介绍】:元外科学家。禾川(今江西吉安)人。编有《仙传外科集验方》,论述痈疽之阴阳、虚实甚详,并保存有不少民间验方。此书传至吴宁极、吴有章父子及李生生、赵宜真,由萧凤冈捐资得以刊行(1378)于世。

  • 虚损怔忡

    怔忡之一。《不居集》卷二十二论虚损怔忡:“怔忡之病,心胸筑筑振动,惶惶惕惕,无时的宁者是也。此症惟阴虚劳损之症恒有之。盖阴虚于下,则宗气无根,而气不归源,所以在上则浮撼于胸臆,在下则振动于脐旁,虚微者

  • ①五治法之一。对于病邪深伏,临床表现复杂的病证,应求其脏腑阴阳所属而治。《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②连续不断。《灵枢·九针十二原》:“余哀其不给而属

  • 半边梳

    见《广东中草药》。即半边旗,详该条。

  • 与囟、顖通。详囟条。

  • 神效黄芪汤

    《兰宝秘藏·眼耳鼻门》方。蔓荆子一钱,陈皮(去白)五钱,人参八钱,炙甘草、白芍药各一两,黄芪二两。为细末,每服五钱,水煎去滓,临卧稍热服。治肌肤麻木不仁,或两目紧急缩小,羞明畏日,隐涩难开,或视物无力

  • 心圣图说

    见心圣图说要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