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对口疔

对口疔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即脑疽之未老先白头者。见脑疽条。

猜你喜欢

  • 齿蠹

    病名。《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又有齿龋者,谓齿蠹也。即齿虫蚀而痛也。”详见齿龋条。

  • 气中

    ①经外奇穴名。出《医学纲目》。亦称气冲。位于脐下1.5寸,再旁开腹正中线1.5寸处。主治妇人血弱气喘,腹痛肠鸣。直刺1~2寸。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5分钟。②类中风证之一种。又名中气。多由七情气

  • 妇婴至宝

    丛书名。清·徐辑。刊于1750年。包括《达生篇》、《种痘法》、《福幼篇》三种。

  • 广西本草选编

    方药书。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局编。上下两册,载药1000种,并附有插图。每种药按别名、识别、采集加工、性味效用、主治用法等论述。并附有预防、传染病、内、儿、外、妇产、五官、皮肤等科常用中草药处方544首

  • 两虚相得

    指人体正气先虚,复感受虚邪,两虚相合而发病。正气虚是形成疾病的内在因素,六淫邪气是引起疾病的外部因素。《灵枢·百病始生》:“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 理中

    调理中焦脾胃的治法。多指中焦脾胃虚寒证,症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等,用理中汤温中祛寒。《医门法律》:“脾之体阴而用阳,胃之体阳而用阴。理中者,兼阴阳体用而理之,升清降浊,两擅其长。”

  • 螽(zhōng 终)斯丸

    ①《古今医鉴》卷十一引王同知方。生地黄(酒洗)、熟地黄(酒蒸)、当归(酒洗)各四两,茯苓、川芎、赤芍药、枳壳(麸炒)、黄芩(酒炒)、延胡索(酒炒)、青皮各二两,陈皮、苏木、红花、五灵脂各一两,炒干姜五

  • 落弓痧

    痧证之一。《痧胀玉衡·落弓痧》:“倏忽昏迷不醒,或痰喘不已,眼目上吊,形如小儿落弓之症。此暗痧难识,必须审脉辨症,的是痧毒,看其身体凉热,唇舌润燥如何,然后治之。”宜大黄丸;如痧气未尽,宜救苦丹加银花

  • 蛐蛐

    见《河北药材》。为蟋蟀之别名,详该条。

  • 兔骹(qiāo 敲)

    指胁部低平之状。《灵枢·本藏》:“合胁兔骹者,肝下。”张景岳:“胁下之骨为骹……兔骹者,胁骨低合如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