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感冒胁痛

感冒胁痛

病证名。《症因脉治》卷一:“感冒胁痛之症,并无时行传染,因自冒风寒,先见恶寒发热胁痛耳聋,呕而口苦,此伤寒阳经胁痛症也。若寒热已除,后乃胁痛干呕,此表解里未和热邪痰饮之症。”又:“感冒胁痛之治,风邪在表,柴胡羌活汤;热邪在半表半里,小柴胡汤;热邪在里,小柴胡加山梔、青皮枳壳;表已散,里气不和作痛,审知是燥痰结饮,轻则瓜蒌仁汤,重则十枣汤;若肝胆郁火成痰,家秘胆星汤主之。”参风寒胁痛条。

猜你喜欢

  • 三增茴香丸

    《是斋百一选方》卷十五方。又名三层茴香丸。第一料:茴香(舶上者,用海盐半两同炒焦黄,和盐称)、川楝子(炮,去核)、沙参(洗,锉)、木香(洗)各一两。为细末,以水煮米粉稠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

  • 折郁汤

    《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十八方。白术、茯苓、猪苓、泽泻、肉桂、丁香、木通、白蔻仁。水煎服。治水郁。

  • 胎风眼弦赤

    病名。又名风弦赤烂、胎风赤烂。新生儿或婴儿眼弦赤烂。多因胎毒或由脾胃蕴积湿热,复感风邪,风与湿相搏,结于眼弦而发,或由椒疮涩痒揉擦太过而致睑缘糜烂,胶粘。治宜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湿重用除湿汤;热毒重者

  • 向日葵饼

    见《湖北科技》(8):60,1972。为向日葵花托之别名,详该条。

  • 毒涎

    六涎之一。见于疫病之后,由肝心脾肺受其疫毒之气,以致毒涎相积而成。症见便秘尿涩,面色黯赤,浑身发热,昏昏如醉,狂言妄语,不知人事。宜用疏泄之药,取其毒气,荡下其涎。

  • 产后子宫脱出

    即产后阴下脱。详该条及子宫脱垂条。

  • 毛天仙果根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牛奶浆根之别名,详该条。

  • 任度

    【介绍】:宋代医生。据记载一患者因麻风病常吃蛇肉,引致吞食即吐的病症。任度以芒硝、大黄等为之治愈。

  • 唐安

    【介绍】:西汉时医生。为淳于意的弟子,当过济北王的侍医。

  • 节凑

    骨节之间。《素问·气穴论》:“留于节凑,必将为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