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拔罐法

拔罐法

是用排除杯、筒或罐内空气,以产生负压,使其吸附体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古代有以兽角或竹筒为工具的,所以又称为“角法”或“火罐”气;并有称为吸筒疗法拔筒法者。通常多用竹筒,或陶瓷、玻璃等制成。它是通过局部的温热和负压作用而引起局部组织充血和皮内轻微的郁血,促使该处的经络通畅,气血旺盛;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散结、退热、祛风、散寒、除湿、拔毒等作用。此法,在《肘后备急方》、《外台秘要》、《苏沈良方中都有记述。适用于感冒咳嗽、肺炎、哮喘头痛胸胁痛风湿痹痛、扭伤腰腿痛、消化不良、胃痛、高血压、疮疖痈肿、毒蛇咬伤(排除毒液)等症。使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①选用的罐口应光滑,大小要适宜。②拔罐的部位,要以肌肉丰满和毛发较少的地方为宜。③拔罐的时间不宜过长,每次约在10~15分钟左右即可。常用拔罐方法有投火拔罐法,抽气拔罐法,水罐法闪罐法留罐法走罐法刺络拔罐法等。详各该条。

猜你喜欢

  • 蜜煎导法

    导便法之一。用蜂蜜适量,在锅内熬煎浓缩,趁热取出,捻成如小指样二寸长的栓子,塞入肛门内(见《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适用于病后或老年、新产,因肠胃津液不足,大便秘结,体虚不任攻下者。

  • 全幼心鉴

    儿科著作。4卷。明·寇平撰。刊于1468年。卷1总论儿科医生之守则,服药须知,小儿的生理、血气、禀赋、保育、调理以及面部与手部望诊等;卷2论小儿脉法、初生儿的护理及常见病;卷3~4分论小儿诸病(以内科

  • 人参清肺饮

    见《医学入门》卷七。即人参清肺汤,见该条。

  • 肩骨出臼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六。即肩关节脱臼。详肩甲骨出条。

  • 吴谦

    【介绍】:清代名医。字六吉。安徽歙县人。1736年以后(乾隆年间)官至太医院判,与刘裕铎一起主编清代重要综合性医学丛书《医宗金鉴》,包括医学各科共15种,其中《订正伤寒论注》、《订正金匮要略注》二种,

  • 必效方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一方。五味子四钱,贝母、栝蒌各五钱,杏仁、苏梗、天门冬各一两,款冬花八钱,葱白七根,川椒每岁一粒。为末,入猪肺中,荷叶包蒸熟,五更作一次食尽,否则留第二日五更再食,同淡烧酒食

  • 夭色

    即恶色。详该条。

  • 项痛

    指项部肌肉筋脉作痛。出《灵枢·杂病》。多由风寒之邪侵袭,或气血凝滞经络所致。《医碥·项强痛》:“多由风寒邪客三阳,亦有痰滞,湿停,血虚,闪挫,久坐,失枕所致。感冒风寒者,驱邪汤;痰盛者,消风豁痰汤;湿

  • 心邪

    五脏病邪之一。《灵枢·五邪》:“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难经·十难》:“心脉大甚者,心邪自干心也。”

  • 啄法

    推拿手法名。见曹锡珍《外伤中医案摩疗法》。五指聚拢或稍分开,用指端快速叩击治疗部位,如鸡啄之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