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具名。近年研制的新型皮肤针针具。其构造分筒柄和滚筒两部分,筒壁密布短针。使用时,持筒柄将滚筒在选定部位来回滚动。刺激面广为其特点。
经穴别名。出《外台秘要》。即瞳子髎。见该条。
病名。多由痰火邪毒内蕴,或过食膏梁厚味、煎炒炙煿火毒上炎所致。症见咽喉肿起,疼痛难咽,两腮赤赤肿。《焦氏喉科枕秘》卷一:“缠喉风肿噤难言,左右腮边肿赤……。”治宜泻火解毒、消肿止痛。可选用三黄凉膈散、
针灸治疗法则。出《灵枢·经脉》。属于寒证,如寒邪束表,寒滞经络,脾胃虚寒等症,针刺时宜多留针,或温针治疗。
见重广英公本草条。
①(shí),通蚀。侵蚀、消耗、损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食气。”②(sì),同饲。供给、依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精食气”,“形食味”。③饮食。《素问·病能论》:“食入于阴,长气于阳
见《实用中草药》。为臭草之别名,详该条。
①泛指脾的功能活动。②指脾的精气。《灵枢·脉度》:“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韶子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出《灵枢·五邪》。指因眩晕而跌倒。参见眩晕、中风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