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气虚眩晕

气虚眩晕

病证名。《症因脉治·内伤眩晕》:“气虚眩晕之症,气虚阳虚也。其人面色白,身无热,神识清爽,言语轻微,二便清利,时或虚阳上浮,头面得火,眩晕不止。”《医略六书·眩晕》:“劳倦伤脾,清阳下陷,眩晕倦怠,此劳役人多气虚眩晕。”治宜益气为主。肺气不足者,人参生脉散四君子汤中气不足者,补中益气汤心气不足者,酸枣仁汤肾气不足者,都气丸;若真阳不足,虚阳上浮者,肾气丸鹿角胶。亦有因肾不纳气引起。《医林绳墨·眩运》:“有醉饱房劳,损伤精血,肾家不能纳气归元,使诸气逆奔而上,此气虚而眩运也。”参见眩晕、肾虚眩晕条。

猜你喜欢

  • 紫胶

    见蔡邦华《昆虫分类学》。为紫草茸之别名,详该条。

  • 振埃

    古刺法名,五节刺之一。《灵枢·刺节真邪》:“振埃者,刺外经,去阳病也。”阳病属外,故针刺循行于四肢体表的经脉(外经)予以治疗。该篇还指出,气满闭塞,咳逆喘息等取用天容,廉泉等穴即属本法,并谓其“病恶埃

  • 猝中

    见《辨证录·中风门》。即卒中。详该条。

  •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病名。指经行前一周左右,出现有烦躁易怒,倦怠嗜睡,或失眠,头晕头痛,偏头痛,乳房胀痛,喉痛声嘶,胸闷,腰腹酸胀浮肿,腹泻,关节痛,荨麻疹,皮肤搔痒等症,随月经周期发作,月经走后骤然减轻或消失,故称。多

  • 细叶莠竹

    见《广州植物志》。为荩草之别名,详该条。

  • 八脉

    奇经八脉之简称。《难经·二十七难》:“凡此八脉者,皆不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也。”

  • 熨背散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方。乌头、细辛、附子、羌活、川椒、桂心各五两,川芎一两六铢。为粗末,帛裹,微火炙令暖,以熨背上,取瘥乃止。治胸背疼痛而闷。

  • 白口疮

    病证名。见《幼幼集成》。痘后余毒,舌上生疮,其疮白者,名白口疮,此热在心肺二经。内服洗心散,外用朱矾散敷之。

  • 十一号屯象方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乌药顺气汤,见该条。

  • 胃寒恶阻

    恶阻证型之一。平素脾胃虚寒,孕后胞门闭塞,脏气内阻,寒饮逆上。症见呕吐清水,倦怠畏寒,喜热饮。宜温胃止呕。用干姜人参半夏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