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因脉治》卷一方。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知母、石膏。水煎服。治腋痛属燥火伤肺气者。若胃火上冲,加葛根;肝火旺,加柴胡、黄芩。
针刺手法名。或称流气法。《金针赋》:“留气之诀,痃癖癥瘕,刺七分,用纯阳,然后乃直插针,气来深刺,提针再停。”其法先进针0.7寸,行紧按慢提9数;得气后进入1寸深处,略作伸提,再退回原处。
《外科启玄》卷十一方。大黄、栀子、牡蛎、金银花、木通、连翘、乳香、牛蒡子、没药、栝蒌、皂角刺、地骨皮各等分。为末,每服五钱,壮者加朴硝,水、酒各半煎服。治疔疮走黄。
书名。又名《瘟疫条辨摘要》。2卷。清·杨璿、陈良佐原著,吕田集录。刊于1811年。吕氏认为博采瘟疫良方,推崇真如陈氏所著《二分晰疑》,并赞扬《寒温条辨》一书“使寒温之辩,朗若列眉”(见引言),遂以陈、
病名。《外科大成》卷二:“蜂窠漏……若皮硬色黑,必内有重管。”即复杂性肛漏,漏口较多,形似蜂窠状者。
指五脏气逆而为病的症候。《素问·宣明五气篇》:“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胆为怒,是谓五病。”张
出《素问·长刺节论》。分,指肌肉的会合处;小分是与“大分”相对而言,指较少肌肉会合之处。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位于耳屏尖端。主治牙痛,耳部疾患等。直刺0.1寸。艾炷灸3壮。
病名。《伤寒论》六经病之一。多因三阳病传经入里,或寒邪直中,或内伤生冷所致。其特征是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有腹痛等。《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介绍】:见沈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