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水针疗法

水针疗法

又称针注疗法穴位注射疗法。局部注射麻醉药物者,则称穴位封闭疗法。是指用注射器的针头代为针具刺入穴位,在得气后注入药液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它兼备针刺和注射药物的作用。临床操作时,在选取的穴位上,按肌肉注射的要求,当进针得气后,即可缓慢推入药液。一般说来,凡适合于肌肉注射的中西药物,大多可据情选取。常用的有葡萄糖、各种维生素、普鲁卡因,当归红花注射液及部分抗菌素等药物。通常用量均小于该药物的常规剂量,头面和耳部穴位须更为减少。施术时,应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必要时,须做药物过敏试验,还应避免将药液注入关节腔内或刺伤内脏。本法适应范围很广,常用于腰腿痛肩背痛,关节痛,软组织损伤,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高血压,肝炎,消化性溃疡及神经衰弱等。

猜你喜欢

  • 内经药瀹

    书名。10卷。张骥撰。本书辑录《内经》中有关用药理论的原文,分为阴阳色气味、气运、五岁、穴化、五方、水谷、五宜、五过和药制共九类,分别予以集注,并加按语说明。1923年成都义生堂刊印发行。

  • 喘促

    ①指呼吸时急促,气逆不平。与喘急为同义语。《景岳全书·杂证谟》列有喘促门,概括虚喘与实喘等多种喘证。②指呼吸时短气不足以息,动则气促的病症。多由肺气耗伤,肾不纳气等所致。《赤水玄珠·喘门》:“喘促,脉

  • 风疹块

    病名。出《中医外科学讲义》(上海中医学院编)。即瘾疹,见该条。

  • 天水散

    见《伤寒标本心法类萃》卷下。即益元散第一方,见益元散条。

  • 吐酸

    证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吐出酸水之症。多因宿食、湿痰、热郁、停饮等所致。常兼见气闷饱胀,暖气腐臭等。治宜和中消食化痰,用曲术丸、八味平胃散、干姜丸等方;若从热化,则宜栀连二陈汤、咽醋丸。有因肝

  • 卫济宝书

    外科著作。原书1卷,22篇。宋代作品,原撰人佚名,东轩居士增注,约撰于12世纪初。现存本为清代编写《四库全书》时的辑佚本,析为2卷,但已不全。卷上为痈疽论治,“五发”(癌、瘭、疽、痼、痈)图说,试疮溃

  • 气府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京门,见该条。

  • 形胜色

    形色不相称的证象。《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把人按五行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形。所属五色即青、赤、黄、白、黑。如木形人色见黄,为木胜土;火形人色见白为火胜金,称为形胜色。这种附会的说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 虞庶注难经

    书名。5卷。宋·虞庶注。《郡斋读书后志》称:“虞庶……为此书,以补吕(广)、杨(玄操)所未尽。”原书虽佚,但虞氏的见解大多保留于《难经集注》中。

  • 藩蔽

    耳屏与面颊之间的部位。《灵枢·五阅五使》:“明堂广大,藩蔽见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