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海松子

海松子

《中药大辞典》:海松子

药材名称海松子

拼音Hǎi Sōnɡ Zǐ

别名松子(《海药本草》),松子仁(《本草衍义》),新罗松子(《纲目》)。

出处《开宝本草》

来源为松科植物红松种子。果熟后采收,晒干,去硬壳,取出种子,置干燥处保存。

原形态红松,又名:海松(《开宝本草》),新罗松(《纲目》),果松、红果松、朝鲜五叶松。

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0余米。树皮灰褐色,鳞状裂开。小枝暗褐色,密生锈褐色茸毛,新枝棕黄色,密被茸毛。叶针形,5针一束,粗硬,三棱形,长8~12厘米,外侧暗绿色,内侧具5~7排白色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叶鞘早落。花单性;雄花序圆柱状,生于新枝基部,密集成穗状,呈红黄色;雌花序生于主枝或阅枝的先端,单生或数个集生,有长柄。球果大,卵状长圆形,长9~14厘米,径6~8厘米,初为绿色后变黄褐色;果鳞菱形或鳞状卵形,顶端伸长反曲,有粗毛,各具2粒种子。种子卵状三角形,无翅,红褐色,长12~18毫米,宽9~16毫米。花期5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长于湿润的缓山坡或排水良好的平坦地,多与阔叶树成混交林。分布东北。

化学成分种于含脂肪油74%,主要为油酸酯、亚油酸酯。另尚含掌叶防己碱、蛋白质、挥发油等

在红松的油树脂中含有α-蒎烯及β-蒎烯、莰烯、蒈烯-3、香桧烯、月桂烯、二戊烯、β-水芹烯、γ-松油烯、对-聚伞花素、瑟模环烯、异瑟模环烯醇、4-表异瑟模环烯醇、贝壳杉二醇、兰伯松脂酸、兰伯松脂酸甲酯、3,5-二甲氧芪、顺式新冷杉烯醇、18-降脱氢松香-4α-醇、19-降脱氢松香-4(18)-烯脱氢-15-羟松香-18-酸甲酯、衣兰烯、长叶烯、红松烯。

叶中分离出两个生物碱:4-α-哌可啉和松里汀。

性味甘,温。

①《海药本草》:"味甘,大温,无毒。"

②《开宝本草》:"味甘,小温,无毒。"

③《玉楸药解》:"味甘辛,气平。"

归经入肝、肺,大肠经。

①《玉楸药解》:"入足太阴脾、手阳明大肠,手少阴心,足厥阴肝经。"

②《要药分剂》:"入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养液,熄风,润肺,滑肠,治风痹,头眩,燥咳,吐血,便秘。

①《海药本草》:"主诸风,温肠胃。"

②《日华子本草》:"逐风痹寒气,虚羸少气,补不足,润皮肤,肥五脏。"

③《开宝本草》:"主骨节风,头眩,去死肌,变白,散水气,润五脏,不饥。"

④《本草衍义》:"与柏子仁同治虚秘。"

⑤《纲目》:"润肺,治燥结咳嗽。"

⑥《本草通玄》:"益肺止嗽,补气养血,润肠止渴,温中搜风。"

⑦《本草再新》:"润肺健脾,敛咳嗽,止吐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膏、丸。

注意本草从新》:"便溏精滑者勿与;有湿痰者亦禁。"

复方①治风痹寒气,虚羸少气,及五脏劳伤,咳嗽吐痰,骨蒸盗汗,心神恍惚,饮食不甘,遗精滑泄:松实仁八两,麦门冬(不去心)一斤,金樱子枸杞子各八两,熬膏,少加炼蜜收。每早晚白汤调服十余茶匙。(苏轼)

②治肺燥咳嗽:松子仁一两,胡桃仁二两。研膏,和熟蜜半两收之。每服二钱,食后沸汤点服。(《玄感传尸方》凤髓汤)

③治老人虚秘:柏子仁、大麻子仁、松子仁等分,同研,溶白蜡丸桐子大。以少黄丹汤服二、三十丸,食前。(《本草衍义》)

④润心肺,和大肠:松子同米煮粥食。(《士材三书》松子粥)

各家论述①《本草经疏》:"海松子,气味香美甘温。甘温助阳气而通经,则骨节中风水气,及因风头眩死肌自除矣。气温属阳,味甘补血,血气充足,则五脚自润,变白不饥所由来矣。"

②《本经逢原》:"海松子,甘润益肺,清心止嗽润肠,兼柏仁、麻仁之功,温中益阴之效,心肺燥痰、干咳之良药也。"

③《玉楸药解》:"松子仁柏子仁相同,收涩不及而滋润过之,润肺止嗽,滑肠通秘,开关逐痹,泽肤荣毛,亦佳善之品。"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海松子

药材名称海松子

拼音Hǎi Sōnɡ Zǐ

别名松子、松子仁、新罗松子

出处1.《开宝本草》:海松子,生新罗。如小栗三角其中仁香美,东人食之当果,与中士松子不同。

2.《本草纲目》:海松子,出辽东及云南,其树与中士松树同惟五叶一丛看,球内结子大如巴豆而有三棱,一头尖尔,久收亦油。马志谓似小栗,殊失本体。中土松子女如柏子,亦可人药,不堪果实。

来源药材基源:为松科植物红松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P.mand-schurica Rupr.;Apinus koraiensis (Sied.et Zucc.)Moldenke]

采收和储藏:9-10月果熟后采收,晒干后,取出种子,生用或炒用。

原形态乔木,高50m,胸围1m。幼树皮灰褐色,大树皮灰褐色或灰色,不规则鳞片状纵,脱后露出红褐色内皮。一年生枝密生黄褐色柔毛;冬芽淡红褐色,长圆状卵形,先端尖。针叶5针一束,长6-12cm,粗硬,直,边缘有锯齿,背面通常无气孔线,腹面每侧有6-8条气孔线,横切面近三角形,内见3个树脂道,中生,叶鞘早落。雄球花椭圆状圆柱形,红黄色,长7-10mm,密集新枝下部成穗状;雌球花绿褐色,圆柱状卵圆形,直立,单生或数个集生。球果圆锥状卵圆形、圆锥状长卵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9-14cm,径6-8cm,梗长1.5cm,熟后种鳞张开;种鳞菱形先端钝,向外反曲,鳞盾黄褐色,三角形或斜方状三角形,外面有皱纹,鳞脐不显着。种子大,暗紫褐色或褐色,倒卵状三角形,微扁,长1.2-1.6cn。花期6月,果熟期翌年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1800m的针阔叶混交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东北地区。

性状性状鉴别 种子倒卵状三角形,无翅,红褐色,长1.2-1.6cm,宽7-10mm。种皮坚硬,破碎后或可见种仁,卵状长圆形,先端尖,淡黄色或白色。有松脂样香气,味淡有油腻感。

化学成分种子含止杈酸(abscisic acid)和挥发油,挥发油由26个烃类、17个酯类、16个醛类、12个酮、31个醇、11个碱、2个酸等组成。种子油含亚油酸(linoleic acid),须-5,9-十八碳二烯酸(cis-5,9-octadecadienoic acid),须-5,9,12-十八碳三烯酸(cis-5,9,12-octadecatrienoic acid),须-5,11,14-二十碳三烯酸(cis-5,11,14-eicosatrienoic acid)等。

药理作用海松子油为不饱和脂肪酸,有抑制家兔实验性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家兔灌胃给矛海松子油10ml/只(相当于生药海松子仁5.5g/kg)可以防治同时喂饲胆固醇所致的主动脉病变,使主动脉粥样斑块占主动脉总面积的百分率,由单饲胆固醇的34.20%降至20.32%;而且使动脉硬化的病变程度减轻。但降低胆固醇作用不明显;还能升高血清总脂含量,这可能是不饱和脂肪酸能与胆固醇结合成酯,后者容易;转运、代谢和排泄。海松子粗提物体外溶石实验表明:海松子对胆固醇及含胆固醇量较多的混合型胆石有较好的溶化和溶解作用,所剩颗粒较小较少;对含胆色素量较多的混合型结石溶解时间延长,所剩颗粒较多较大;对但色素结石不溶。

性味甘;性微温

归经肝;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润燥,养血,祛 风。。主肺燥干咳,大便虚秘,诸风头眩,骨节风,风痹。并有润泽皮肤,敷荣毛发的功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膏中。。

注意本草从新》:便德精滑者勿与;有湿痰者亦禁。

复方①治风痹寒气,虚羸少气,及五脏劳伤,咳嗽吐痰,骨蒸盗汗,心神恍惚,饮食不甘,遗精滑泄:松实仁八两,麦门冬(不去心)一厅,金樱子枸杞子各八两。熬膏,少加炼蜜收。每早晚白汤调服十余茶匙。(苏轼)②治肺燥咳嗽:松子仁一两,胡桃仁二两。研膏,和熟蜜半两收之。每服二钱,食后沸汤点服。(《玄感传尸方》风髓汤)③治老人虚秘:柏子仁、大麻子仁、松子仁等分,同研,溶白蜡丸桐子大。以少黄丹汤服二、三十丸,食前。(《本草衍义》)④润心肺,和大肠:松子同米煮粥食。(《士材三书》松子粥)

各家论述1.《本草经疏》:海松子,气味香美甘温。甘温助阳气而通经,则骨节中风水气,及因风头眩死肌自除矣。气温属阳,味甘补血,血气充足,则五脏自润,变白不饥所由来矣。

2.《本经逢原》:海松子,甘润益肺,清心止嗽润肠,兼柏仁、麻仁之功,温中益阴之效中乙肺燥痰、干咳之良药也。

3.《玉楸药解》:松子仁柏子仁相同,收涩不及而滋润过之,润肺止嗽,滑肠通秘。开关逐痹,泽肤荣毛,亦佳善之品。

4.《海药本草》:主诸风,温肠胃。

5.《日华子本草》:逐风痹寒气,虚羸少气,补不足,润皮肤,肥五脏。

6.《开宝本草》:主骨节风,头眩,去死肌,变白,散水气,润五脏,不饥。

7.《本草衍义》:与柏子仁同治虚秘。

8.《纲目》:润肺,治燥结咳嗽。

9.《本草通玄》:益肺止嗽,补气养血,润肠止渴,温中搜风。

10.《本草再新》:润肺健脾,敛咳嗽,止吐血。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丝瓜花

    《中药大辞典》:丝瓜花药材名称丝瓜花拼音Sī Guā Huā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粤丝瓜的花蕾,夏季开花时采取。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丝瓜"条。化学成分花中谷氨酰胺、天

  • 野芋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芋药材名称野芋拼音Yě Yù别名野芋头来源天南星科芋属植物野芋Colocasia antiquorum Schott,以全草及块茎入药。夏秋采收,分别晒干。性味辛,寒。

  • 蜈蚣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蜈蚣藤药材名称蜈蚣藤拼音Wú Gōnɡ Ténɡ别名多叶花椒、马椒、小叶刺椒来源芸香科花椒属植物蜈蚣藤Zanthoxylum multijugum Franch

  • 黄栌枝叶

    《中药大辞典》:黄栌枝叶药材名称黄栌枝叶拼音Huánɡ Lú Zhī Yè出处《河北中药手册》来源为漆树科植物黄栌的枝叶。化学成分叶含鞣质达33%。鞣质中有没食子酸、没食

  • 大苞叶千斤拔

    药材名称大苞叶千斤拔拼音Dà Bāo Yè Qiān Jīn Bá别名麒麟尾、山萝卜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苞叶千斤拔的根。秋季采收。原形态小灌木,高50厘米左右

  • 紫芋

    药材名称紫芋拼音Zǐ Yù别名水芋、野芋子、东南芋、老虎广菜出处《新修本草》载:“芋有6种……白芋、真芋、禅芋、紫芋,并毒少,正可蒸煮啖之,又宜冷啖,疗热止渴。”这里所称的

  • 柿漆

    《中药大辞典》:柿漆药材名称柿漆拼音Shì Qī别名柿涩(《药材资料汇编》)。出处《纲目》来源为柿科植物柿及其同属植物的未成熟果实,经加工制成的胶状液。制法采摘未成熟而色青味涩的果实,捣烂,

  • 踏膀药

    药材名称踏膀药拼音Tà Bǎnɡ Yào别名黄花地丁、土细辛[云南]、黄花细辛来源堇菜科堇菜属植物灰叶堇菜Viola delavayi Franch.,以带根全草入药。秋冬采集,洗

  • 乔木刺桐

    《全国中草药汇编》:乔木刺桐药材名称乔木刺桐拼音Qiáo Mù Cì Tónɡ别名泡龙桐刺、刺通树、海桐皮、刺木通、鹦哥花来源豆科乔木刺桐Erythrina a

  • 红毛走马胎

    《中药大辞典》:红毛走马胎药材名称红毛走马胎拼音Hónɡ Máo Zǒu Mǎ Tāi别名毛膏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红胆(《贵州植药调查》),红毛针、毛罗伞、老虎舌、铺地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