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本草拾遗》。即荜拨根,详该条。
即小儿指掌脉纹。见《医方集宜》卷之八。“虎口乱纹多,须知气不和。色青惊积聚,下乱泻如何。青黑慢惊发,入掌内吊多。三关急通过,此候必沉疴。”
病名。出《秘传眼科龙木论》。因黑睛中央“高而绽起,如螺蛳之形圆而尾尖”(《证治准绳·杂病》),故名。即旋螺突起。详该条。
运气术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主司全年四时二十四节的风、热(暑)、湿、火、燥、寒六气,为地面气候的主要表现。由初之气、二之气至终之气(六之气),每气各主60日又87.5刻,周遍一岁,年年如此。六
病证名。出《医学入门》。即夜啼之由于胎惊所致者。其症每于睡梦中惊醒,猝然肢体一弹而尖嚎作啼。夹寒则多见于下半夜,曲腰伏卧,眼目上视,手足抽掣;夹热多见于上半夜,仰身汗出,面赤身热。夹寒者,益黄散;夹热
肝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素问·五藏生成论》王冰注:“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参见肝藏血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润安。江苏武进人。著述有《伤寒通解》、《伤寒金匮方解》、《医理摘要》等,刊行流传的有《本经疏证》、《本经续疏》、《本经序疏要》等。
经脉别名。即手少阳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耳温(脉):起于手北(背),出臂外两骨之间,〔上骨〕下廉,〔出肘中〕,入耳中。是动则病:耳聋,辉煇朜朜,嗌种(肿)。是耳脉主治其所产病:目外渍(眦)痛,颊痛,
病证名。指感受暑湿所致的泄泻。《症因脉治》卷四:“中暑泻之症,时值夏秋之令,忽然腹痛。烦闷口渴,板齿干焦,暴泻粪水,肠鸣飧泄,痛泻交作。”治宜清暑利湿。脉虚细,体弱者,用藿香参桔煎;脉洪滑,热重者,用
书名。2卷。陆循撰。作者以中医病证列目,叙述药物使用及生活、调摄、宜忌事项。可供中医护理的参考。本书有《溪医述十五种》本。1921年绍兴医药学社出版单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