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湿痰流注

湿痰流注

流注病的一种。见《外科枢要》卷二。因脾虚气弱、湿痰内阻,复感邪毒,流溢于营卫肌肉之间所致。《疡医大全》卷二十九:“湿痰流注初起肿痛无头,皮色不变,久而不治,则发热作脓。”溃后脓液稀白,脓尽渐愈。治疗:初起木香顺气饮,佐以健脾化痰之剂;外用冲和膏敷贴,或艾条灸,促其消散;溃后服托里透脓汤;日久难敛脓稀者,宜补益气血,服人参养荣汤;并参见附骨疽溃后治疗。

猜你喜欢

  • 尿胞

    ①即膀胱。②指曲骨穴。《备急千金要方》:“腹中满小便数数起,灸玉泉(中极)下一寸,名尿胞,一名曲骨端。”

  • 小暑

    二十四节气之一。《群芳谱》:“暑气至此尚未极也。”这时正值初伏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进入一年的最热时期。

  • 脾虚发黄

    病证名。脾气虚弱导致湿热郁滞而致的黄疸。《幼幼集成》:“盖脾土强者,足以捍御湿热,必不生黄,惟其脾虚不运,所以湿热乘之。”黄重者利湿清热,用茵陈五苓散;黄稍退,即速健脾。若面目俱黄而带虚浮,宜补脾健胃

  • 寒痫

    病证名。感寒即发的痫证。小儿内伤脾胃,外感风寒,结于胸膈之间,遇风寒即发。其症突然仆倒,不省人事,发出尖叫声,口涌痰涎。治宜断痫丸(《证治准绳》:皂角、白矾、蝎梢、僵蚕、雄黄、朱砂,白附子、麝香、乌蛇

  • 万汝永

    【介绍】:见万邦孚条。

  • 活幼珠玑

    儿科著作。清·许佐廷撰。2卷,补编1卷。刊于1873年。本书前编1卷,为儿科诸病的证治歌赋;后编1卷,论儿科病的诊断及其辨证用药治法,共分胎毒、变蒸、惊风等32门;补编1卷,集录前二卷中所用的方剂。全

  • 血热经行先期

    病证名。亦名血热经早。包括虚热、实热两种。实热者,多因素体内热,过嗜辛辣食物,或感受热邪,以致热扰冲任,迫血妄行。症见经期提前七、八天以上,血量较多,色紫红,稠粘,心烦口渴,喜凉饮,大便秘,小便黄等。

  • 胃疟

    病名。疟疾的一种。亦称食疟。《素问·刺疟篇》:“胃疟者,令人且病也,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参见食疟条。

  • 薛生白

    【介绍】:见薛雪条。

  • 川军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大黄之处方名,详该条。